家乡的小满 —— 杨邹雨薇
发布时间:2020/5/16 | 来源:作者投稿 |
昨晚下班归来,跟远在几百里之外的爷爷奶奶视频通话,问候两位老人家,打听他们在忙什么。爷爷说:“忙什么?小满就要到了,你猜我们忙什么?”奶奶抢过电话,说:“以前说‘小满小满,小麦渐满’,现在不种麦子,也不种田了,我们只种菜。种菜有句话,叫做‘小满见三鲜’。你猜是哪三鲜?”我很是惊讶:“三鲜?我不知道啊!奶奶,请您告诉我吧!”奶奶说:“是黄瓜、樱桃和蒜薹。”
通完话之后,我赶紧查阅资料。原来,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节,正是小麦“灌浆”时期,麦粒看起来好像饱满了,其实只灌个“半饱”,并没有成熟,故称小满。
于我而言,麦子是陌生的,它应当是北方的物种。记得以前爷爷跟我说过几次,四十年前在生产队时代,我们这里是种有麦子、大豆和烤烟等作物的,只是现在的人懒惰,都不愿意种了。爷爷还说,当年他们耕种时,特别遵循节令。因此,他嘴里经常有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小满前后,点瓜种豆”之类的农谚。奶奶说,以前种田时,每年小满前后就忙于灌溉,守着自己家的稻田灌满水,为刚插下的秧苗稳蔸,不然到芒种时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
其实,每年的初夏,是乡亲们最担忧的日子。大家担心老天会不会下雨。如果下雨,还得期盼一个恰当的分量。如果不下雨,就不会有收成。如果下雨刚好,可以使乡间的小河、溪水充满了生机。大人们为水的丰盈而欣喜,小孩们则挽起裤脚,赤脚下水,打捞鱼虾,互相追逐着嬉戏着。如果下雨太多,就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变成抗洪救灾。“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这首古诗,应该就是乡亲们的心情写照吧。乡亲们最期盼的就是风调雨顺,让农业有一个好收成,让大家过上衣食丰足的好生活。
爷爷说,小满时节要及时给稻田追肥,催进多分孽,油菜收割时还要注意早熟的荚角子,不要把成熟的荚角子弄散了。前两天,小叔叔从广州回家探望爷爷奶奶,。两位老人家见天气好,就抓住小叔叔帮他们收割油菜籽,小叔叔发的微信很是美丽。
父亲曾在乡下待过较长时间,对一些农事比较熟悉。他说,小满时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会发现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果蔬香味。枇杷、樱桃、苦瓜、黄瓜、辣椒、茄子之类的果蔬,因日渐趋向成熟而散发出的香味,十分诱人。早些年种田时,乡亲们在小满时分大多在为即将到来的夏收忙碌着,或挖渠引水,或除去杂草,或喷洒农药、烧火肥,忙得不亦乐乎。灿烂的阳光下,浮绿泛金,浓荫碧翠,蔬香四溢。登高远望,极目处,人影幢幢,来来往往,形成一幅动人的耕作图。他们在稻田里、菜园里一边劳动,一边计算着时间,盼望自己的劳动能换来沉甸甸的丰收。
自立夏而小满,自小满而芒种。小满,像一个二传手,接力着节令的赛跑。它跑得很从容、淡定,让人们看不出它内心的激动和面部的气吁吁表情。它更像岁月的一个孩子,有些羞涩,内敛,却以特有的方式,释放着它特有的韵味和哲理。人们也因此顺应自然,通过时节转换,来感悟人生,感恩时代,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