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茶,叫“感德人”—— 周牵连
发布时间:2020/4/8 | 来源:作者投稿 |
半山坡上,茶园里,青翠扶疏。
一袭春雨,洗不尽从远古飘逸而来的自然清韵,一棵美丽传奇的神秘植物,感念天地造物之恩德,植根于安溪感德绵延不断的山里,粗粗壮壮的枝干,嫩嫩绿绿的叶片,有姿色有韵味的春水秋香,就在清溪西北角的这片土地上,徐徐发酵。
二月春风拂面,我在晋江源头,我在云中山脚下的尾厝,我在宰猪岭,我在陈埔乾,我在笔架山上,我在感德人的茶山里,打开这乍暖还寒、万物生机萌发的春季之门,一片叶,一双手,摘下,揉搓,翻卷,炙烤,成形,放进时光里,行云流水,煮出一段隐秘。
春雨,只为捕捉自然的灵感而来,润进这棵间伐管理、焕然一新的植物的初心里,紧接着,从每一处豁然的茶枞间都飘出一股春风。
这么多春风,只为一缕精心耕耘、很野实、很芬芳,有阳光、有涵养的自然神韵的茶香而来。
山水之茶,合和而固
一长桌,一把壶,一撮茶。
一大师,一颗心,一方水土。
山水两合茶,一往深山中,野实两固。
云中山的溪水滋润于茶枞,笔架山上云雾打坐于茶水,固茶不屑于山溪之险,选种、选地、科学栽培三部曲,五百米是他的海拔高度,求茶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羊屎粪松软土壤的青春,根固原本,求叶嫩厚,一抹绿色,一抹希望。
摇青,摊青,炒青,揉捻,包揉,烘焙。每一道工序的精准,就是野实的根本,名茶之精妙,天人合一。
一缕缕的茶香,道出一个茶人的辛酸,泄露出一个大师的禅机。
沏茶,尽在一壶之间。
吃茶,品尽两固之实。
叠山之妙,庆芸问鼎
“茂绿林中三五家,短墙半露小桃花。客行马上多春日,特叩柴门觅一茶。”茶王公谢枋得给感德茶人无穷无尽的灵感,庆芸就是他寻寻觅觅的一篇大作。
茶叶自选商场里的一壶茶,一壶阔种窄收后的叠山,在唇齿间回绕,有浓淡,有冷暖,亦有人情味。叠山,枋得之号。以此为茶名,可见庆芸茶的万千滋味,融入了对茶王公崇敬的情感。
云彩在偌大的茶室窗外踱步,我好像看见燕子在檐下翻飞。满室的袅袅的香雾,似有若无地诠释清香茶与浓香茶这虚实相生的禅茶。茶水齿流,问鼎心腹,删繁就简,喝到水静无波,喝到纯净清朗。
桃红又是一年春,寻得桃源,云水禅心,一茶,承载万物的境界和修行。
尚峰麒岭,怡芳得月
怡芳得月何须叹,茶木菲菲正可人。
从槐植村逶迤的尚峰和巍峨的麒岭之间飘来一股芬芳怡人的春风,怡芳茶业杯里魁野的波涛,讲述着芬芳馥郁茶水的平仄。一杯坎坷人生的香茗,有淡淡的愁苦,却清洌甘醇,且韵味悠长。
爽朗俗世的你,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却用一种出离的心境,从容地享受陈埔乾的初心与静美。
茶异色而同芳。怡芳茶业,本着“茶香客自来”,茶道,商道,人道,道道地道。
一杯香茗在手,犹如众星捧月,让人忘却几许烦忧,赞叹三义(义贤,义芳,义鸿)村居,品味怡芳魁野,风水如茶,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
回忆世事,摇曳人生,月光下执着的茶人,欲语还休的静默,透着澄明。
阳光汇露,自然好韵
一种有阳光的好茶。
茶园“梅花桩”式间伐,一种更青春更自然的模式。用梯壁天然生长的杂草,覆盖间伐而过的茶园,用农家肥松软土壤,让土壤充满活力,如其活跃的思路,灌溉茶枞根系,粗壮枝干,肥厚叶片,充分呼吸。
坐北朝南的高山上,山泉滴沥的晋江源头里,享受着最充分的阳光,当放养而葱倩,承和煦而丰腴。高山出好茶,闲谈古今事,品赏自然韵,如其厂名之甘甜,如其姓名之德庆,品出一种修养,一种涵养,甚至一种颐养,一种天然,更是一种健康。
陈茶师傅,金牌的,感德的,他只把这种荣誉当做一种锻炼,一个新起点。
有阳光,也是感德茶叶的新起点。
间伐管理,两留两禁,茶园管理的新模式,一种会呼吸,有阳光的好茶,那将是氤氲春韵的感德茶叶的新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