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怀念火炉——文/罗凤霜

怀念火炉——文/罗凤霜

来源:作者投稿  | 发布时间:2020/2/22

  冬天,我虽喜欢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雅致,但还不及希望有一盆炉火,围炉夜话,煮雪斟茶来的美些。

  一想到火炉,就想到那时学校的火炉,暖暖的韵味氤氲在脑海。

  那时,山里的冬天十分寒冷,下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有时半月多,都融化不了。被踩压过的冰雪,滑滑的,在山道上越发难走,开车,还是步行,都特别艰难。

  那时,我在农村小学教书,冬天的教室很冷,玻璃上结满了一层层厚厚的冰花,屋檐下吊坠着雨帘般的冰棍。为了取暖,每个教室的讲台一旁,都安放一个火炉。一下课,同学们一拥而上,围在火炉四周,暖和暖和手脚。炉上蹲着水壶,咕嘟嘟冒着热气,烟囱被烧得有点红,孩子们一边搓手,一边跺脚,围绕在火炉旁,嘻嘻哈哈,感觉课间十分钟显得特短。

  那时,我们几个老师都会带着学生去山里捡一些松果生炉子用。每次,一大早就出发,带上必备品,山上大都是多年的老树,经年累月,厚厚的松针新旧叠加,踩在上面松软得很,松球果遍地都是,捡起来很容易。灰头灰脸地忙碌一天,爬上爬下,已经临近日落。收拾好松球果,风尘仆仆地往回赶,一路,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一路颠簸,一路狂奔,欢呼雀跃着,一天的劳累,早已被风吹的无影无踪。

  回到家,屋里火炉烧得旺旺的,炉灶上冒着热气,母亲早已做好了的热乎乎的饭菜摆放在了桌上,手都不愿去洗,一屁股坐下便吃,那个香甜美味,现在想来,一直回味其中!

  那时的火炉,都是用土坯或砖砌的,大约八九十公分左右高,烟囱也是土砖砌的。每家每户都安装一个,那时我放学后,经常要打煤块,先把煤块砸碎,掺些黄土,做成炭胚子,晾晒干后一块块垒在一角,随时使用。

  这种土火炉相伴了我多年,放学回家,我也会依在火炉旁,搓着手上冻疮,驱赶着寒冷,几年光阴过去了,后来搬进了新房,便换成了小铁炉,用铁板焊制的火炉,很轻便,又暖和,用来烤土豆,烤红薯,更是方便。袅袅炊烟,升腾着幸福的小日子,简单淳朴,火炉上烧的饭菜,热腾腾的,有纯朴的味道;火炉取暖,有温暖的气息,一家人围炉而坐,有家有爱的味道。

  如今,科技刷新了一代代人的记忆,以旧换新,火炉也一次次替换,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可每到冬天,我总会怀念起那给予我最温暖,陪伴过我生活,丰富我人生经历的土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