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记忆—— 张明
来源:作者投稿 | 发布时间:2019/9/26 |
在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手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然而,每当我拿起手机打电话时,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老式电话机的影子。
记得,七岁那年。我经常去父亲的办公室玩,看到他拿着电话筒“喂…喂…”地说话,就感觉很好奇。一天,我趁他不在就学着打电话,左手压机右手摇轮,拿起话筒放到耳边听,突然里边传来一位阿姨的声:“喂,你要哪里?”吓得我急忙放下电话不敢说话,以为里边有小人呢?……逗的父亲哈哈大笑!那时,电话机资源缺乏,只有邮电局和部分单位才能拥有。
七十年代末,我入伍来到原兰州军区榆林守备营当兵,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气候恶劣,训练艰苦,我不敢对家人说部队苦,就通过写信报平安。当时,王锋老乡是连通信员,有条件用连部的电话打到外线,和千里之外的亲人通话,让我非常羡慕,心想家里要是有部电话机该有多好呀!
八十年代,我复员回到家乡,被分配到自来水公司西秦水源地上班。每天,我要守着电话机给县城供水,接到电话后停水。我所处的西秦村,经常有人来和我套近乎,就是想在这打电话。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传呼机的兴起,大街小巷的公用电话亭、插卡机多了起来,方便了群众打电话。当我拥有一部传呼机还没用多久,市场又兴起了“大哥大”手提电话。它是当时社会的财富和身份象征,对我而言这上万的电话,今生是买不起的。然而,电信发展的速度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快得惊人,我还没有走出拥有“大哥大”电话的幻想,新款手机已占领了市场。传呼机、小灵通、“大哥大”电话,这些往日的“贵族”渐渐的从市场上消失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走进二千年,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电话已进百姓家,使七十年代民间流传的口头语“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美好憧憬,终于变成了现实!我家也装了一部电话机,把老母亲高兴地摸了又摸。大哥是我家里第一个有手机的人。那年,外婆去世大哥在坟地拿出手机,给家里座机打电话的举动,吸引了周围人惊羡的目光。如今,随着手机市场的不断更新换代,我们家人从普通手机,都换成了触屏全智能多功能手机。现在,手机已完全融入我的生活里,它陪着我上网聊天、购物、看电视……真是,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透过电话机的变化和发展,仿佛看到了祖国七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