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秋分古韵浓 —— 杨邹雨薇
来源:作者投稿 | 发布时间:2019/9/20 |
吃了月饼之后,方知秋已过半,站在公寓的阳台上眺望星城长沙,看窗外平分秋分,忽然感觉到古诗词涌动着秋分的喧哗与热烈。栖居在古城,心情也由此变得有些古典。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书乱谁能帙,怀干可自添。时闻有馀论,未怪老夫潜。”耳旁似乎传来一个沧桑的声音,他的吟咏,让人联想到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尽管他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诗圣”,但有谁能理解他写《晚晴》时的心情?你看,山村的傍晚凉风习习,幽静的庭院因一场秋雨而湿润泥泞。夕阳照射细草,清新的江景映入眼帘。晚晴景美,诗人杜甫却怀才不展,只能整书酌酒,隐居听谈,心酸难言。是的,想当年他在长沙,也曾临江远眺,如今江边还有为纪念他而建的杜甫江阁。杜甫生命的最后终点也是在湖南,他留给湘人的财富是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也是湖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饿殍遍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上书皇帝,请宽民徭,触犯唐德宗及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八月改年号为永贞),遇大赦,离阳山,到郴州等候命令。同年,宪宗登基,又议大赦,韩愈由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参军,途经衡阳,玩了几天,写下几首诗,其中《合江亭》一诗有“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一句,让小女子产生颇多感慨。可以想象,他的心情跟初出的弯月一样,不是滋润圆满,而是充满了忧伤。
南宋大诗人陆游,更是小女子崇拜的偶像。他爱国爱民爱亲人爱朋友,一身正气,诗词文章包罗万象,字行间既有侠骨柔情,又有壮士胸襟。他的《秋分后顿凄冷有感》云:“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他将秋来早,黄叶落,蟋蟀跳,作为秋分之触点,接下来笔锋一转,抒发人生所感。诗人虽年事已高,粗狂而豪放的本性仍没有改变,即便在肃杀之秋,也能彰显生命的蓬勃。这与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同工异曲之妙,让人钦佩不已!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咳。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这是清代浙江钱塘人紫静仪的《秋分日忆用济》,也是一首思念亲人的诗。在一年一度的秋分到来之际,诗人想起了远方的儿子。由于思念之情无处寄托,只得在夕阳下吟咏诗歌。回首自己穷困潦倒的一生,诗人感慨万千。既然前途渺茫,还不如早日回家。因为有“归”,让意境变得悠远,情感真挚而动人。
以上诗词中的秋分,似乎都充满了忧伤。倒是宋代谢逸的《点绛唇》,让我看见了人间华章:“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你看,秋分时节,可以遥望月宫中的灯火通明,乃至可见宫女素衣霓裳翩翩起舞。夜渐渐深了,月宫中歌舞接近尾声,那些轻歌曼舞的女子舞步开始散乱,仙人也渐渐散去,只有昭华管声悠悠,通夜而鸣。细细品读,词里词外,想象丰富,表达了对人间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寄托。
秋分至,物候更迭,古韵亦浓。秋分,也是一个诗意的节气。在这个节气里,我手持前两天从岳麓山捡来的枫叶,感觉如同面对岁月轮回。人生苦短,韶华易逝,只要我们乐于耕耘,又何必在乎有没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