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开门了 ——熊燕
来源:作者投稿 | 发布时间:2019/9/16 |
一声惊雷,绿叶变变黄了,狗不再“呼呼”伸舌头,蝉有了悲声。老人给孩子打谜语:“禾,火二人共同坐,是个什么字?”孩子清脆地回答:“是‘秋’字。“秋”字由禾和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了。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福。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当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为立秋,每隔4年,立秋会出现在8月8日,其他年份则是在8月7日。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指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而不是暑天的热风。“白露生”指因昼夜温差大,清晨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植物上开始凝结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寒蝉鸣”指蝉感受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纪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悲怆。
对于立秋,《礼祀.月令》有记载,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是我国重要的岁月时节日,周朝时,这天天子要亲率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以迎秋。东汉时,洛阳城的百官会在这天穿着上黑领缘的内衣和白色外衣到西郊迎秋。礼式结束后再换上红色衣服,斩牲畜于东城门,以荐陵庙。将士则操练兵法,比赛骑射。到了宋代,皇宫里会在立秋这天将室外的盆栽梧桐树移到宫内,立秋时辰一到,太吏官会高奏:“秋来了。”梧桐树叶应声落下一两片报秋。至于民间,则会在秋后,选择一个黄道吉日祭拜,感谢上苍祖先的庇护,品尝新收获的米谷,庆祝五谷丰登。
现在,民间依旧有“咬秋”、“ 秋膘”的习俗。《天津志略》上说:“立秋之是食瓜,谓可免腹泻,曰咬秋。”咬秋又称“啃秋”。一般是指吃西瓜,表达“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愿望。“贴秋膘”则是因为三伏天让人食欲不振,身体有所消瘦。现在秋来了,天气由热转凉,清晨与夜晚温度适宜,阳光温馨恬静,应该吃些肉,“补一补。”
季节交替,岁月轮回,酷暑渐渐远去,清凉开始蔓延。果实累累的季节,让我们带着夏日美好的记忆,踏实做事,厚道做人,迎接自己收获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