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吃喝”转乡下 - 陈青延
发布时间:2016/6/29 | 来源:作者投稿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严治党,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以零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要求干部深入群众,走基层,访民情,办实事。
各级政府和部门,紧跟习大大的步伐,着力增强干部队伍廉政勤政的意识,严禁奢侈和用公款吃喝之风的出现,纷纷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办点,为农民排忧解难。这种为农民办实事的出发点是好的,为农民办实事的做法是值得称道和点赞的。
然而,有的部门干部下乡办点却变了味。见城里吃喝太张扬,担心被有关部门的暗访人员发现,便打着下乡办点的幌子,以到办点乡村送温暖为由头,把吃喝的嘴巴带到了办点村。他们在村里装模作样地转了一圈之后,让村干部手忙脚乱、大鱼大肉地陪酒招待。酒足饭饱之后,这些干部坐上专车,一溜烟地走了。
这样一来,美其名曰是下乡送温暖,察民情。其实他们送给农村解决困难的资金,还不够他们吃喝的,倒不如说,他们是把吃喝的场所转移到了乡村。
笔者认为,干部作风的转变,为农民办实事的想法,不只是喊在口头上,要脚踏实地落实在行动上。同时,更要防止一些干部,打着下乡办点的招牌,把吃喝的阵地转移到乡下,如若不然,只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
各级政府和部门,紧跟习大大的步伐,着力增强干部队伍廉政勤政的意识,严禁奢侈和用公款吃喝之风的出现,纷纷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办点,为农民排忧解难。这种为农民办实事的出发点是好的,为农民办实事的做法是值得称道和点赞的。
然而,有的部门干部下乡办点却变了味。见城里吃喝太张扬,担心被有关部门的暗访人员发现,便打着下乡办点的幌子,以到办点乡村送温暖为由头,把吃喝的嘴巴带到了办点村。他们在村里装模作样地转了一圈之后,让村干部手忙脚乱、大鱼大肉地陪酒招待。酒足饭饱之后,这些干部坐上专车,一溜烟地走了。
这样一来,美其名曰是下乡送温暖,察民情。其实他们送给农村解决困难的资金,还不够他们吃喝的,倒不如说,他们是把吃喝的场所转移到了乡村。
笔者认为,干部作风的转变,为农民办实事的想法,不只是喊在口头上,要脚踏实地落实在行动上。同时,更要防止一些干部,打着下乡办点的招牌,把吃喝的阵地转移到乡下,如若不然,只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