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端午的味道【散文】 - 钟 实

端午的味道【散文】 - 钟 实

发布时间:2016/6/8  | 来源:作者投稿

接近五月门,大街小巷热闹起来,购买老虎鞋、百索绳、绿豆糕等时令端午物品的人络绎不绝,最刺激人味蕾的自然是那形形色色的粽子。
粽子需要用芦苇叶层层包裹,透着一股天然的清香,城里和集镇有现成的卖,而在农村正常都能自己解决。主妇们带上一把锄头来到河边,锄头一勾一拉,挺拔的芦苇便弯下了身子,一手握住或胳膊夹住芦苇杆,轻松地掰下一片片嫩绿的叶子,就像给芦苇瘦身似的。当然,每个人都会适可而止,毕竟绝大部分家庭都要使用,资源再丰富也不能贪心。至于裹粽子,许多主妇不失是一把好手,焯过的粽叶熟练地卷成圆锥形,用勺子装填上准备好的糯米、肉丁、红枣等馅料,再用粽叶完好包成各种形状,手指几绕几缠间便打好一个活扣结。生粽子下锅煮上两个时辰左右,满屋弥漫着清香。
端午节当天,小孩穿一身新衣,戴上装有鸭蛋的网兜,系上百索绳;家家户户在门前放上艾叶和菖蒲,还有人家用浸泡艾和菖蒲的水洗澡驱毒……有一年端午的早晨,我去河边拔艾叶时,脚下一滑跌进了河里,幸好河水不深挣扎着爬了上来,那个夏天,担心的父亲赶紧带我学会简单的游泳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品流通的渠道越来越通畅,超市里的粽子琳琅满目,会裹粽子和裹粽子的人却逐年减少,端午的味道无形中也在慢慢变淡。
前几年,央视来扬州拍摄《我们的节日——端午》,我镇恰好有一个节目入选,节目从试镜到正式录制,在瘦西湖景区逗留了几天。直到那时,我才对我们当地的端午习俗进行了相对比较全面的了解,譬如划龙舟、吃“十二红”等等。其实,留住端午的味道正是留住了心底那份令人魂牵梦萦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