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国际新闻 > 让公园城市有机生长

让公园城市有机生长

发布时间:2023/5/30 9:23:34  | 来源:海外网

兴隆湖畔游人如织。
  贾 樊摄(人民视觉)

安公社区的“屋顶花园”。
  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大楼。
  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建在龙泉山中的民宿。
  龙泉驿区委宣传部供图

沿着笔直宽阔的成都天府大道驱车南下,高楼慢慢隐去,城市日渐舒朗。

远望兴隆湖,水光潋滟,鹭鸟翔集;漫步城市生态绿道,笑语欢歌,生意盎然;邻水而建的成都科学城,楼宇错落有致,一批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拔节生长。

依山水建城,以自然营城。

四川天府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的嘱托,坚持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建成生态绿道360公里、连片蓝绿空间7.5万亩,加快构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形态。

城绿相合,聚人兴产。2022年,天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32亿元,累计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数字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引擎动力充沛,建圈强链加速推进。

水清,岸绿,业兴,人和。开局之年寻访天府新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公园城市山水画卷渐次铺展。

高起点规划——

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城市不再是一块密不透风的“水泥板”。

白纸作画,2014年10月获批为国家级新区的天府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从各个空间维度深化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让工作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觉城市是从自然中有机生长出来的,走出家门时就像走在自家花园一样。

区别于传统的“摊大饼”式布局,天府新区沿鹿溪河自北向南布局天府总部商务区、成都科学城、天府数字文创城等3个城市组团,组团之间以生态廊道相连,形成“拥绿亲水”组团嵌套式发展。

“每个城市组团内部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和公园街区,形成公园城市四级空间结构。”天府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历章介绍,通过四级空间体系协调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不削山头、不填沟壑、不改水系,不仅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还能最大程度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近看兴隆湖,碧波荡漾,水草丰茂。曾经,这里还只是鹿溪河流域的一处滞洪洼地。

2013年11月,设计团队充分利用自然低洼地形特点,尽量保持原有的地貌、地势,壅水成湖。2020年8月,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启动。如今,兴隆湖水质从总体的地表水Ⅳ类稳定到Ⅲ类,有些地方甚至达到Ⅰ类或Ⅱ类,部分水体透明度达4米以上。

“我们采用基于自然手法的生态修复手段,在湖底进行地形设计和地形修复,营造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因天材,就地利。公园城市建设以自然为美。

不仅是兴隆湖,天府新区保留80%以上的自然地貌,打造园中现城、城园相融的城市形态:从稍远处望去,成都地铁1号线广福站C出口“嵌”在红砂岩山体中,与周边地貌浑然一体;城市绿廊建设立足保持自然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尽可能使用乌桕等本地苗木;位于兴隆湖西南侧的湖畔书店,一侧的玻璃幕墙沉入水底1米,鱼群在摇曳水草丛中穿梭的场景清晰可见,生趣盎然……公园、街道、建筑在这里有机相融,形成了“三分山水四分田,三分城市嵌其间”的城市自然格局。

邻水营城,沿绿布局。如今,城市组团拥绿亲水,涌现高质量发展动能——

天府总部商务区汇聚产业动能,累计签约产业项目127个,投资额达2630亿元;成都科学城提升发展能级,引育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65个,持续完善高新技术服务业生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余家;天府数字文创城发力创意经济,招引网络视听、创意设计、文博旅游等新兴领域重大项目47个,总投资超784亿元,2022年会展业总收入达143.7亿元,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等聚势效应强劲。

实现高质量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如何统筹?天府新区做好城市规划“加减法”:为合理控制各类用地规划比重,天府新区将城市建设区产业用地比重由27.2%压缩至20.6%,生态空间比例由65.7%提高到70.1%。

地上,生态留白。地下,管廊纵横。

在天府新区雅州路的一处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的入口就在眼前。沿管廊前行,电力、通信、自来水等管线整齐排列,不时还有轮式巡检机器人往来开展检查作业。

天投集团综合管廊运维项目负责人谭博文说:“地下综合管廊能有效解决架空线缆造成的‘空中蜘蛛网’以及道路维修反复开挖造成的‘马路拉链’等问题,既能打造有序舒朗的公园城市地上景观,又能提高市政管线维护效率。”

“公园城市的建设规划不仅要考虑街道多宽、绿地多大,更要考虑人如何舒适地工作生活、城市发展如何与好山好水好风光相融。”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重大项目处副处长邱伟说。

高水平建设——

湿地绿地成为生态价值转化的家底

沿公路蜿蜒而上,山间桃花芳姿明媚。登高远眺,成片桃林浅深层叠,错落纷繁……3月,正值龙泉驿区桃源村桃花盛开,风景如画,引得游人如织。

“每到桃花季,很多市民叫上亲友,来龙泉山看日出、赏桃花。我们办起茶馆民宿,经营生态采摘,游客在这玩得舒心、吃得放心。”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张军说:“好山好水是我们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家底’。”

“在天府新区,湿地、绿地不仅是城市点缀,更是生态价值转化的家底。我们遵循生态打底,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天府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说。

兴隆湖北岸,天府新经济产业园。拥水而建、错落有致的办公楼与城市绿道、湖景风光相宜相融。

“科创企业发展离不开科研氛围,也需要宜人的自然环境氛围。”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3月落户天府新区以来,研究院已承担各级科研项目700余个,同时发挥产业发展平台作用,孵化企业16家,其中有一半企业选择继续落户天府新区。

高颜值生态环境吸引高水平产业投资,天府新区不断丰富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一边是产研一体化工业楼宇和人才公寓,一边是林木幽幽的城市森林公园……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中央核心区规划建设总面积达206公顷的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与园区建筑群毗邻。

“从没见过一个园区,能花这么大的心思打造这样舒适宜人的环境。”成都优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宇杰说:“在永安湖边,环湖而行的路人不少都是科研工作者,从技术升级到工艺创新,有些‘金点子’往往在闲谈散步中迸发。”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自然衔接,人才纷至沓来,企业集聚落户。据统计,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目前已引进高素质产业人才1.1万余人,在研药械品种159个,一批医药领域头部企业在此落户成长。

生态圈支撑产业圈,“黑科技”助力绿生态。

兴隆湖东侧,鹿溪河三面环绕,处于河湖生态带交汇点的成都科创生态岛施工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多个高度不同的圆弧形建筑犹如一个个“圆形细胞体”分布排列。

“这种中空式螺旋设计能最大程度接收自然光线。”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成都科创生态岛的设计方案调整了好几次,为的就是尽可能降低能耗,“要考虑各种细节,比如把通风管道从传统的金属材质改为自带保温层的布艺方案,能使冷暖气传送中降低热损耗,从而提升能效、降低碳排放。”

在天府新区,创新成果延伸到绿色发展的“毛细血管”。公园城市建设为低碳技术、清洁能源提供了更多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城市“绿意”。

高质量发展——

做好发展与生态相融相促的“综合题”

龙泉山下,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每小时就有130台新车下线。

“我们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环节。以涂装车间为例,所采用的干式喷房技术能从源头实现消减90%涂装废水,主要排放口采用燃烧法处理涂装废气,废气处理效率超90%。”公司涂装车间经理陈光说。

作为西南地区汽车工业主产区之一,龙泉驿区2022年汽车制造业产值达1541亿元,集聚了一汽大众等整车企业10家以及零部件配套企业500余家。

立足产业基础,助力绿色低碳。龙泉驿区还将整车企业、重点零部件企业和生产废旧钢铁回收处理企业和物流运输等服务企业纳入绿色汽车产业园试点,实行产业绿色准入和碳排放统计管理制度,努力打造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体系。

答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天府新区推动产业发展同公园城市建设相融相宜,推动制造业向更轻、更精、更新方向发展,培育做强研发型制造业。同时,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科技服务等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已集聚新经济企业2万余家,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00亿元,高质量发展涌现澎湃动力。

发展与生态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相融相促的“综合题”。“天府新区将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力争5年内对全省的经济贡献度提高1.5个百分点。”陈历章说。

如何先行先试、打造样板?天府新区围绕创新二字落笔作答。

集聚科研机构,布局基础研究。

近年来,天府新区全力推进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布局高水平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力量。以成都科学城为主要承载地,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交叉研究平台5个,引聚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科研院所26家。

高能级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如今,环兴隆湖布局的成都科学城已形成集科研、创新、孵化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成都科创生态岛、成都超算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和国家级创新平台成功落地,汇聚创新动能。天府新区眉山片区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先布局新赛道。

搭建孵化平台,推动成果转化。

“我们已经从这里‘毕业’了,从办公场所到资金支持,天府菁蓉大厦在我们处于初创阶段时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支持。”成都汇蓉国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宗福说。

目前,天府创新中心、天府菁蓉大厦已累计孵化“毕业”企业60余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余家。2022年,天府创新中心、天府菁蓉大厦在孵企业营收合计达31.85亿元。

“宜人的公园城市生态和优越的科研创业氛围,让天府新区加速成为创新人才集聚地,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我们将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活力。”天府新区科创和人才局相关负责同志说。

高品质生活——

让老百姓共享公园城市建设成果

推窗可见景,出门即入画。

市民刘女士的家就在距离兴隆湖不远的保水社区。“兴隆湖就是大家的公园。湖畔观鸟、散步休闲、沙滩玩耍,老老少少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刘女士说。

“在天府新区,有这样一个‘规矩’:无论产业大小,每个项目在规划建设时,都设置一条面向公众开放的绿道,并形成连贯的绿道体系。居民望山见水,在公园城市享受高品质生活。”兴隆街道党工委书记殷波说。

城在园中,蓝绿相融。每到周末,绿意盎然的生态湿地公园便成了户外露营地。

邱伟指着一处街区绿地介绍,为满足市民野餐露营等户外活动需求,他们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选用了耐践踏、成活率高的草种,同时对露营区草坪采取“轮休”,实行分区域分批次开放,让居民四季都能体验休闲游憩和绿色开敞空间。

“走!上屋顶转转!”

在华阳街道安公社区菜蔬新居小区,居民楼楼顶打通连成一片,绿草如茵、鲜花娇艳。

小区建于1999年,早前并未规划绿化和公共活动空间,不少顶楼住户还饱受漏水困扰。2019年,安公社区组织居民共同发起老旧屋顶改造,通过违建治理、杂物清运、生态植入和空间再造,让老旧屋顶变成空中花园。

“楼顶铺设的针叶佛甲草不扎根,不但不破坏防水,还能起到涵养防水效果,既增添绿意,又解决漏水困扰。”安公社区党委副书记赵登强说。

改造完成后,小区居民共同承担日常管理维护责任,除了自发浇水除草,还在屋顶种上花卉蔬菜,共同打理维护。

“街区社区是老百姓直接感受城市的空间。公园城市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逻辑,让老百姓共享公园城市建设成果。我们在公园城市建设局增设理想街区处,选取样本街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探索实践,加快推进更人性化、精细化的公园城市建设。”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理想街区处负责人郑小波表示。

城市的万千魅力,孕育于自然天成,兴盛于产业发展,最终归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公园也是家园。按照500—800米的服务半径布局118个“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华西天府医院、天府中学在内的300多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独立绿道体系,将社区服务和公共绿色空间串联……从规划到建设,从理念到实践,对于公园城市,老百姓的体会最真切、感受最深刻——不仅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出门也像在自家花园一样。

沿环湖绿道跑步锻炼的居民,和孩子在绿地草坪玩耍的父母,尽职尽责的护林员、护水人……身处公园城市,人人享受其中。

结合市民和周边企业意见,持续丰富兴隆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倾听社区小朋友的心声,将孩子们的想法和期待纳入社区规划……身处公园城市,人人参与其中。

公园城市有机生长,美好生活群众共享。在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不仅让好山好水触手可及,也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生活。(本报记者 钱一彬 许 晴 宋豪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30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