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的闪电访问苏里南
发布时间:2025/3/29 | 来源:中华日报 |
社评-星网:一位苏里南驻美大使曾在华盛顿向笔者吐露苦涩现实:"我国使节通常只能接触到美国国务院说客的秘书级官员…除非涉及美国核心利益,他们才会腾出时间。"这番自嘲在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的闪电访问中显得尤为刺眼——这位政要在国际机场停留区区一小时,却不忘强调自己可能成为首位任内两访苏里南的美国国务卿。 这般"殊荣"绝非礼遇,而是赤裸裸的利益驱动。美国战略考量聚焦两大支柱:
1. **油气资源控制**:锁定苏里南海域能源开发主导权
2. **遏制中国影响力**:阻挠中国在加勒比地区的战略存在,维护美国对"后院最后堡垒"的绝对掌控 鲁比奥的甜言蜜语充斥着陈词滥调:经济复苏、区域安全、政治稳定...却始终回避21世纪发展愿景的实质探讨。这种新殖民主义话术,与苏里南政府"务实合作"的自我标榜形成讽刺性共振。 **加勒比觉醒:英语国家的集体抗争**
当苏里南领导人沉迷于"务实"空谈时,英语加勒比国家正掀起抵抗浪潮。圣文森特总理拉尔夫·冈萨维斯严正警告:美国拟对停靠美港的中国制造船舶征收百万美元规费的政策,将导致区域物流成本飙升。 "该政策若实施,将成为加勒比经济的致命打击。"冈萨维斯指出,安提瓜、多米尼克等岛国超50%船舶来自中国,美方此举实质是以"惩罚性关税"推行保护主义,试图重构以美国造船业为核心的海运体系。 **资源诅咒的世纪轮回** 美国高官离场后,苏里南再度暴露出深层次发展困境——缺乏系统性战略规划,深陷资源诅咒的恶性循环。外交部长"访问短暂但富有成效"的套话,完美印证了这种短视:其所谓"面向未来的油气合作",不过是重复上世纪错误的发展范式。 历史教训触目惊心: - **二战铝土矿热潮**:为美军工复合体输血,本土仅获初级原料出口收益
- **布罗科蓬多工程(1958-1964)**: * 强制迁移马龙人部落,淹没其传统聚居地 * 引发1969-1975年移民荷兰潮 *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公平目标全面落空 **选举经济的致命诱惑** 面对政客"全民共享油气收益"的竞选承诺(宣称每位公民可获得年利率7%的750美元特许权股份),苏里南选民亟需保持清醒。这种民粹主义空头支票,实则是将国家命运再度抵押给资源诅咒的赌局。
杰克·门克(社会学家)尖锐指出:当发展叙事仍停留在初级资源开采,当权者不过是新瓶装旧酒,重复着依附性经济的古老悲剧。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需要超越"油气幻觉"的勇气,更需要构建多元化经济生态的战略智慧——这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后殖民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