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健康生活 - 苏里南中华日报

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3/17  |  来源:中华日报

  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一引自国务院总理李强二O二五年政府工作报告

  《刘丽萍深挑:中国民间中医在探索前进!》

  一一谨以此文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

111.jpg

患者题赠的书法作品

  认识刘丽萍和她的女儿,是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当时我正在采访已经完成了一百五六十位民间中医专访、正在编辑出版合集的杨东,他在现场让刘丽萍叫住并有了交流。我了解到,这一对民间母女并不是相关组织或机构安排来此,完全是自发自费、不辞路途劳苦地到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学习,坦率地说,后来有了更多地了解,之所以决定采访刘丽萍,其中一个重要鍞的动因就是基于她对中共党史自觉自愿景仰学习的态度。在中共一大会址缘遇,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民间有"刘丽萍中医深挑技术"。

222.jpg

非遗证书

  一、何谓"刘丽萍中医深挑技术"

  果真是非遗叙事中的诺奖候选课题?

  刘丽萍认为,深挑技术也叫挖根驱邪深挑法,是在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挑治法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集众家所长,研究,创造,比较,验证,发明出来的一种羊毛疔深挑疗法。这种疗法用特制针具,根据独特的找点取穴思路,用精心细致的挑掘手法,把病人体内导致疾病发生的病根,彻底挖挑出来,从而疏通了经络,畅通了气血,就像堵塞的河道,一旦被疏通,就如同小河流水哗啦啦地畅通无阻了,人的经络气血一旦畅通,何病之有呢?

  刘丽萍在外婆挑羊毛疔的启蒙下,深入研究探索27年,并独立开设门诊27年,有了相应的影响力,当地政府为刘丽萍深挑技术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刘丽萍本人颁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证书。

  刘丽萍介绍,深挑技术,擅长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膝关节疼,强直性脊柱炎,带状疱疹,痔疮,胃病,没打支架的心脏病等常见病,对疑难杂症等也有疗效。刘丽萍常说: "能动手就别吵吵,直挖病根不磨叽"。

  我理解深挑有效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人体经络的运用,通过打开、清理和艾灸补能改变或纠正了病态,从而产生疗效。挑、清、充三部曲也验证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内在律动,守正创新,深挑守的正,正是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的经络天道,而创新,则是在传统挑羊毛疔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大胆进取,在实践中用疗效去实证医理医术。

333.jpg

刘丽萍中医深挑疗法牌匾

  二、疗效,才是刚性论据

  任何理论观点,任何医术,疗效都是试金石,是刚性论据,刘丽萍深挑技术照样不能例外。

  刘丽萍本人从基层干起服务百姓,选三例最接地气的患者印证现实:

  一、赵某明,山东昌邑市饮马镇农民,患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疼痛的不能起床,他告诉我当时连裤子都穿不上了,通过刘丽萍深挑技术一次性彻底治愈,至今没有复发,69周岁了,现在依然正常参加生产劳动。

  二、刘某华,山东潍坊昌邑市北孟镇农民,严重的颈椎病使得她头也不敢转脖子痛得寝食难安,去医院花了近两万块钱也没治好,而刘丽萍通过深挑技术彻底治愈,完全康复不复发,现在生产劳动一切正常生活幸福。

  三、莱州中华武校散打教练刘某,工作训练感到心脏病胸闷气短,明显不适,无论西医中医跑过若干医院也没有解决问题,通过刘丽萍深挑技术治愈康复,到目前一切正常。

  四、鞍山的孙某艳是刘丽萍的徒弟孟凡红医治的患者,女,62岁,因感冒发烧不退,到医院检查服药,点滴后岀现呕吐排斥反映,连续5天,不能吃东西,不能服药,点滴。请专家会诊后医院不收了,建议找中医。在医院的检查报告单显是脾肿大,肝囊肿,肝内胆管钙化灶,心胞积液,肺大泡,双肺结节,双肺陈旧性病变。在孟凡红看来这个病真是有难度的,她用了师傅教的深挑技术调理,先退热,然后调理脾胃,配合艾灸,第二天能喝点鸡蛋水,第3天能吃点粥了,一天天身体有所好转,然后连续调将近4个月,身体状态好起来了,再去医院检查,报告单显示,脾肿大没有了,心胞积液没有,肺大泡没有了。医院有患者原始病历,看到现在的情况,医生感觉不可思议,问她怎么治的,她说找中医看的。患者在医院回来高兴的抱着孟凡红哭。之后又连续调几次,来就诊时90斤,现在120斤。孟凡红反复说:"感恩我的师傅刘丽萍,把这么好的技术传授给我,还有师傅的正心正念,让我有无穷的力量,为百姓服务"。

  五、乌鲁木奇秦某霞15年长了个大富贵包,非常苦恼,治疗三年多。不敢做手术,频繁尝试过针灸、正骨、刮痧、艾灸、按摩、刺血拔罐、木槌敲击等各种方式,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也不见起色。于2024年8月29日由刘丽萍的徒弟李险峰做了第一次挑治,总共做了四个点,当时母疔特别多,一个点耗时一小时,艾灸完总共做了五个多小时。挑出如此多的羊毛疔和淤血,通过后续的恢复富贵包明显小了,她本人的原话是"缩小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以前抓不过来现在能抓到皮了"。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疗效,才是刚性论据。

444.jpg

刘丽萍深挑技术第五期授徒班崂山合影

  三、传承、传播,言传身教

  刘丽萍的深挑非遗项目传承传播网上网下达到了多少人次效果怎样我无从统计精判,但有两例给我印象深刻,一是退役军官张玉平告诉我,他认为如果把深挑研究透了肩比诺奖项目也完全可能!挑羊毛疔治疗疾病在中国各地流传千年了,刘丽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挖掘,探索创造性的发展为“刘丽萍深挑”,以高效、简便、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能够让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达到手到病除立竿见影的效果,真正做到了救济苍生,大医至简,成为当下中国中医界一个奇葩。在学过刘丽萍深挑课之后,他自己就治疗过好几例困扰患者多年的疾病,堪称神奇绝技,效果让人不可思议。二是大学教师李险峰,原为西安市西京学院物理教研室大学物理老师,硕士。为追随深挑医术创始人刘丽萍,于2023年离职,在刘丽萍的悉心教导下,专业从事羊毛疔深挑,经过近一年半临床实践,用深挑疗法挑治患者340例,患者遍及各个阶层,包括少数民族等。获锦旗三面,得到信任和肯定。从颈肩腰腿等常见痛症,到胃病,眼病,痔疮便秘,前列腺炎以及强直性脊柱炎,脂肪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均有满意疗效。

  我于去年十二月应邀前往崂山采访了刘丽萍的第五期授徒培训班,刘老师介绍,相对于前辈的浅挑,深挑选点少,断病准,疗效好,无痛苦。在现场,我见到了她的十六名有"辈分"的徒弟,戏称"四大金刚""十二金钗",男女比例一比三,妇女占了绝对优势,十六人名单如下:1. 冉进财 2. 李学峰 13. 解围围 4. 张子秀 5. 赫荣利 6. 张德斌 7. 宋百玲 8. 周雳 9. 高德冬 10. 孟凡红 11. 石磊 12. 栗灵玲 13.赖先荣 14.李文媛 15.曹桂琴 16.高庆玲。

  五期班结业时刘老师邀我发言,现照录在此:

  《在刘丽萍深挑培训班五期拜师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刘丽萍老师和全体学员们:

  我自始至终看了深挑五期培训的全过程,提到见证词,L参谋长用他的书法作品《大医精诚》做出了很好的见证。于老师以身作证,已经在昨晚的《天合医旅》上提前发表了。我本人也把并不青春但依然炽热的鲜血洒在了崂山脚下。要说见证词,深挑的疗效,人民的口碑,是最好的最有生命力的见证词!

  说三句话:

  第一句是祝贺,16名学员在刘老师的悉心指教和大家的刻苦努力下圆满完成全员结业,是脚踏实地的阶段性成果,我衷心祝贺!

  第二句是扶持,我本人在下一步的报道中将秉持这样的态度。刘氏深挑是非遗项目,《人民日报》提出活态保护非遗,在我看来还不够,卫健委若牵头全面扶持民间中医具体项目包括深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民间智慧的深度叠加,一定会为健康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句是期待,在这个基础上,期待深挑更进一步走向世界,为文明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同球共济,展现出中国民间技术与智慧,做出刘氏深挑项目的中国贡献!

  辞曰:

  沧浪有声

  青山作证

  刘氏深挑

  五期已成

  一针创业

  阴阳运拯

  三餐活源

  四季福呈

  央土轮序

  六合立升

  北斗旋转

  八方乘风

  九九归一

  大医精诚

  经纬 甲辰龙年冬月十五日于中国青岛崂山下

  现在,我用雪莱的诗句送给大家,结束今天的发言: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谢谢刘老师,谢谢大家!

555.jpg

外国学员课后为刘丽萍老师赠送鲜花

  四、巾帼一样可英雄

  二O二五年中国两会期间,外交部长王毅在中外记者会上宣布,为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倡议,中国将于下半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中国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无数杰出女性成为时代楷模,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以实际行动引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期待看到更多女性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刘丽萍在上海称杨东为"英雄",而她自己正是在深厚的东方传统和中国当代男女平等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国家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民间人才!她的成才路线渊源深远,根据非遗申报资料,第一代传人周金兰(1890年-1962年)清光绪年间,周金兰出生于高密县大牟家镇秦家庄子村,因其家中在当地开药方,周金兰受家庭影响,自幼研习《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常用书本之理与临症彼此联系印证,渐有独到精辟见解,尤其善于“挑疹子”,周金兰嫁入曹家后,见当地百姓贫穷而多有疾病缠身者,便不忍乡亲忍受病痛之忧,遂为乡邻以挑疹子之法调理身体,效果显著。应诊者络绎不绝,闻名遐迩。深挑羊毛疔疗法初具雏形。第二代传人刘淑兰(1923年-2005年)。民国1923年,刘淑兰出生于昌邑县北孟镇曹戈庄村,受婆婆周金兰影响,学习家传挑疹子技法,一边学习一边侍诊母侧,耳濡目染之下医术日益精湛,继承了婆婆曹周氏的衣钵,这种疗法效果很好,又不影响劳动,深受当地百姓喜爱。众多乡亲慕名而来,刘淑兰宅心仁厚,都是免费帮助乡邻,口碑极好,为深挑羊毛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代传人曹玉秀(1951年-2019年)1951年曹玉秀出生于昌邑县北孟镇曹戈庄村,自幼聪慧善辩。1972年嫁入刘家后,利用从小耳濡目染跟母亲刘淑兰学到的挑羊毛疔手艺,经常为乡邻解决病痛,时常钻研家传疗法,并跟母亲刘淑兰一起,经常对后代进行口传心授。第四代传人,刘丽萍(1975年-)1975年4月刘丽萍出生于昌邑市北孟镇李戈庄村,自幼受家庭影响,跟姥姥刘淑兰和母亲曹玉秀学习家传挑羊毛疔技法,并不断外出拜访民间高人,不断探索,研究,创新,完善成现在的“羊毛疔深挑疗法”。刘丽萍从事羊毛疔深挑疗法已经多年,经验丰富,承上启下,理论结合实践,传承前辈留下的技术精髓,带领徒弟们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而第五代的核心传承人正是刘丽萍的女儿毕向荣,辈分范字德荣,大专学历,也第二代深挑技术的核心传承人。映日荷花别样红,根据刘丽萍的非遗项目谱系,如果从第一代1890年算起至今,135年来,这套民间中医技艺的传承,全部是中国妇女担当!一滴水见太阳,民间现象反映着国家实力,深信世界妇女峰会今年在中国召开一定会圆满成功!

  五、海内海外,前进!前进!前进进!

  海内存知己,海外闯天涯!

  中医发源中国,如今早已流布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民间中医在出海的问题上照样力度强劲,刘丽萍也不例外,当她表达了相应的愿望之后,我也做了一些了解,欧洲方向,爱尔兰新岛传媒总编辑孙敬说,自2019年中医被纳入爱尔兰国家医疗体系后,中医在爱尔兰的发展有了法律保障,为行业的正规发展奠定了基础。爱尔兰的中医行业呈现出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中医药文化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爱尔兰人开始尝试并接受中医诊疗服务,特别是在针灸和推拿方面。中药产品如人参、枸杞等也在爱尔兰市场上逐渐流行起来。但是行业标准尚未完全建立,专业人才短缺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爱尔兰缺乏足够的中医专业人员来满足市场需求。葡萄牙宝马街 郑志宾总编辑不仅写出了《葡萄牙中医产业分析(2025年3月)》报告,而且详细介绍了里斯本中医药发展现状,认为葡萄牙里斯本作为欧洲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近年来对中医药的关注和接受度在逐渐提升。2018年2月9日,葡萄牙国会正式通过“传统中医药”立法,葡萄牙成为欧洲第一个正式完成“传统中医药”立法的国家,为中医药在葡萄牙的进一步规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替代医学(包括中医药)在葡萄牙愈发受欢迎。针灸因镇痛和慢性病管理效果显著,成为最受认可的中医疗法。在法规与政策环境方面,针灸在葡萄牙已获合法认可,从业者需通过认证(如完成相关课程并注册)。但中医整体尚未完全纳入国家医疗体系,更多作为补充疗法存在。但中药的使用受欧盟《传统植物药法案》限制,许多草药需通过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方可销售,导致部分中药难以进入市场。目前,葡萄牙中医诊所等机构使用的重要主要从荷兰、英国进口。在美洲方向,加拿大《天时传媒》周刊社社长谢琰说,中医针灸临床、教育、科研、立法等方面在加拿大都在发展。中医针灸自80年代引入加拿大,在BC省、阿省、魁省率先建立相应专业机构、促进立法,50多年来经过几代中医人的不懈努力,现在已有五个省(安省和纽芬兰省后来立法)立法,使加拿大90%人口受益,中医针灸 在临床、教育、科研、立法等方面都在加拿大得以传播、发展,造福加拿大社会百姓。

  在非洲方向《非洲时报》总编辑梁铨认为,中医在南非的发展经历了从边缘化到逐步融入当地医疗体系的转变,2000年,南非成为非洲首个立法承认中医的国家,2001年允许注册中医师合法行医。当下的针灸普及度比较高,而中药应用还是受限的,未来趋势上看首先会有政策利好,南非政府计划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医保体系,中医可能借势扩大服务范围。同时也有本地化创新,推动“中西医结合”模式。总之,中医在南非处于“初步认可但尚未主流化”的阶段,其发展受惠于中南政治关系友好,但面临文化隔阂、产业基础薄弱等挑战。未来需通过教育普及、临床证据积累和本地化策略,逐步从华人社区走向更广泛的南非社会。

  做为中国国策,要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民间中医是重要的力量组成部分,包括刘丽萍在内的这些民间中医的努力,敢于探索,奋勇前进,正是落实国策的人民力量!

  2024年12月17日

  初稿于中国山东崂山

  刘丽萍深挑技术师徒班结业日

  2025年3月8日

  二稿于北京

  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日

  2025年3月16日

  三稿于海外通话之后

666.jpg

777.jpg

888.jpg

888jpg.jpg

999jpg.jpg

1011.jpg

1012.jpg

平台课大合影

  (本报驻中国首席记者吕经纬 摄影记者于天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