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苏里南农业技术:食用菌毛木耳种植技术指南
中国援苏里南农业技术中心食用菌专业--王艳华 孙玉宏 刘翠 李琳
木耳作为常见且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在苏里南有着独特的俗称“狗耳朵”,且在当地不同枯枝上皆有生长。援苏里南农业技术中心经过一年多的不懈试验与生产,成功实现毛木耳大棚内出菇。以下将详细介绍毛木耳种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
一、场地环境要求
苏里南年平均气温稳定在23℃- 27℃,白天中午气温常达 30℃以上,早晚相对凉爽,约 25℃左右。这种气候条件为毛木耳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毛木耳种植适宜选择温度范围为25℃-32℃的场地环境,要干净卫生、水电方便,同时也需注意高温时段的管理。
二、种植品种选择
鉴于苏里南的气候特点,应选用适应环境的中高温型品种,如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 judae)或耐高温的毛木耳(A. polytricha)。目前,援苏里南技术中心选用的是耐高温能力较强的毛木耳,经反复试验,已充分证明其对当地高温高湿环境的良好适应性。
三、培养料配制
(一)原料选择
1、主料: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为响应物资本地化要求,目前主要使用苏里南本地的木屑。多种主料可混合使用,松、杉、柏、樟等树种,因含有抑制性物质,不能直接作为生产原料。
2、辅料:麦麸、米糠、玉米粉、石膏、石灰等。目前主要以本地米糠等作为辅助材料。
3、配方示例:木屑 78%、米糠 20% - 30%、石膏 1%、石灰 1%、白糖 1%,含水量控制在 60% - 65%。
(二)拌料与装袋
将培养料充分混合均匀后,装入规格为 17cm×33cm 的聚丙烯菌袋。
四、灭菌与接种
(一)灭菌
1、常压灭菌:在 100℃条件下保持 10 - 12 小时。
2、高压灭菌:在 121℃条件下保持 2-3 小时。
灭菌完成后,需待培养料冷却至 25℃以下方可进行接种操作。
(二)接种
接种过程应在无菌室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量以刚好覆盖料面为宜,以确保菌种能够均匀生长,也能有效的抵抗杂菌污染。
五、发菌管理
(一)培养条件
1、温度:菌丝培养温度保持在 24℃- 26℃,需特别注意避免温度超过 28℃,以防高温影响菌丝生长。
2、湿度:控制在 60% - 70%,湿度过高易导致杂菌污染。
3、通风:每天通风 2 - 3 次,每次通风为 30 分钟,保证空气流通。
4、避光:发菌期需完全避光,为菌丝生长创造适宜环境。
(二)杂菌清理
定期对菌袋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剔除,防止杂菌扩散。
六、出耳管理
(一)排场催耳
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将其移至出耳场地,大棚和室内均可,菌袋可放在地上、层架上或吊在空中。此时,可在菌袋上划出耳口,也可直接开袋出菇。在此期间,可以通过温差刺激促进耳芽形成。
(二)控温控湿
将出耳场地温度控制在25-32℃,开袋后,头三天不要喷水,随后逐步增大空气湿度在85-90%,水不要直接喷在袋上,待开口有大量耳基出现时可直接喷水,并随着耳基长大,加大喷水量和喷水次数,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
(三)控气控光
耳基出现后,逐步加强通气换气,但不宜长时间直吹菌袋,可给予较强的散射光,光线暗,耳片薄,绒毛少,质地较细,光线强,耳片厚,绒毛多,质地较粗。
七、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对于绿霉、链孢霉等杂菌污染,可用生石灰覆盖污染处;若污染严重,需及时将感染菌袋隔离并扔弃。可以对种植场地定期喷洒 1%石灰水或 0.1%多菌灵溶液进行消毒预防,以防病害孳生。
(二)虫害防治
针对菇蚊、菇蝇等害虫,可悬挂粘虫板,或使用 0.2%鱼藤酮进行喷洒。同时保持场地清洁,及时清除废菌袋和残耳,减少害虫滋生环境。
八、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时机与方法
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变薄,颜色转浅时,边缘略卷即可采收。采收时采大留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菌袋,一丛一次性采收。采收后,需停水 3 - 5 天,待进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进行第二潮菇管理。
(二)产品保鲜与加工
保鲜:直接进行包装,4℃-8℃冷藏,保持新鲜度,直接鲜销。
干制:可采用晒干或烘干的方式,将鲜木耳干燥至含水量 12%以下,然后密封保存,延长保存期限。
九、注意事项
苏里南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使得温湿度控制成为木耳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需加强通风管理,防止高温烧菌,确保木耳健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