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海文坛 - 苏里南中华日报

红烛映照桃李芳

2024/9/3  |  来源:梁征

  在成长的道路上,那些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如同红烛般熠熠生辉,他们的光芒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每当回想,我的内心不仅温暖,更充满了对恩师深深的尊敬与思念。

  记忆中的校园,学校操场的四周种满了高大魁梧的法国梧桐,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在这里,老师像春风一样温暖着每个稚嫩的孩童,如细雨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六年的小学生涯在懵懂与天真愉悦中度过,但是,正是那三尺讲台上老师的点点滴滴,让我终身受益。

  读书时代是甜美的,特别是再遇上好老师,尽管学习紧张,心中却总是充满美好和感激。张老师就是我在县城读中学时遇到的一位好老师。初中时,我略带叛逆。课堂上,做小动作、传纸条,和同桌说悄悄话,对家庭作业敷衍了事。最先发现问题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他三十岁出头,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多年的教学生涯让他的声音略显沙哑,但那深深的鱼尾纹和略带沧桑的气质,却让人感到和蔼可亲。课间休息时,张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做人要谦卑,不骄不躁。还有教英语课的李老师,至今我仍记得她讲课时的专注神情。炎炎夏日,没有吊扇的教室里,我们汗流浃背,而她汗水湿透衣襟,依然手执粉笔在黑板上“沙沙沙”地写着,滴滴汗水中,把知识传递。

  高中时代,生活紧张而艰苦的,我们大多离家几十里,初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严格,甚至有些苛刻。私下里我们对老师的“严管”有些埋怨,但对倪老师的敬畏之情却溢于言表。

  倪老师成了我们最亲近的人。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每晚熄灯铃响过,都要到寝室里走一走,劝导还在熬夜的同学早些休息。那时的宿舍,和教室差不多大小,挤满了十几个同学。倪老师总是关心每一个学生,冬天为睡姿不好的学生掖好被角,把伸在外面的手脚轻轻放回被窝……

  紧张的高中生涯在高考结束的铃声中终结,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的大学生活。在大学里,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未来即将要从事的行业,学习了职业规划,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课本以外的知识使我们褪去青涩,步入职场后快速成长、成熟起来。毕业后与老师的几次联系,每每需要帮助时,他们总是及时给予援手,耐心讲解专业知识,提供丰富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犹如雪中送炭。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事情逐渐淡忘,但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却愈发浓厚。我感激老师们的深情厚意,感谢他们的辛勤栽培,感怀他们的精心指引。是老师们用慷慨无私的奉献,教授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是老师们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诲,让我们内心明亮,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老师,您是我一生铭记与感恩的人。在这个属于您的节日里,我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师安康幸福,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