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海文坛 - 苏里南中华日报

第一次下江南 - 李民增

2016/9/23  |  来源:作者投稿
第一次下江南,是在24年前。
我是与人合伙租车去的,那时候没“旅游”这个说法,也没旅行社。只能到车站坐汽车或者火车。我们是租客车,就像现在的自驾游,没现在的路况好,也没导航仪。经常打听路,没少停车。
阳历十二月的一天,下午一点。客车出城奔东阿,路过济宁,出省到达江苏徐州时,天已经黑了。在市郊停了20分钟,让大家解解手,随便在路边店吃了点东西,就又继续前进。那时候没服务区。饭菜质量差,且很贵,也只能将就。
路过徐州时,迷路了。司机没来过,别人也不熟,绕来绕去,走了许多冤枉路,总是出不了城。走走停停,多方打听,两个多小时才出了城。跑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九点,到达江苏高邮,一个小城。
我们在城内稍作停留,无非还是解手吃饭,就接着赶路。
因为是白天走,才有机会饱览江南风光。
先说路。就在田地中间,路面几乎与田地平,与北方不同。两旁没有公路沟,只有一个窄窄的,低低的石牙子与大田隔开。
再说河。也与北方不同,没有河堤。河里有船,还有船上人家。远远地可以看到,一只,几只,或者一队,停在河中。有妇女倚着船篷做针线活。小孩子这船那船,上上下下,跑来跑去,也不怕掉到水里。这是在我们这里很难见到的风景,大家都觉得新奇。来来往往运货的船就更多了,在北方更没见过。
还有树。见不到榆、柳、杨、槐一类的北方树,倒是见到了竹林,茶山。旅伴们自是又大感新奇,要求司机停下车来,摘了几把茶叶留做纪念。
那里几乎见不到平房,全是楼房,很难分清城镇与乡村。就那么一排排,一片片的楼,集中点儿的大约就是村镇,范围大的就是城市吧?当年我们这里楼房很少,所以最让我惊奇。大开眼界,感到江南太富足了!只是农村没有院墙,柴草垛,猪羊圈什么的。不理解他们怎么生活。
后来,回忆这段见闻时,我写过一首《江南印象》:新楼逶迤群连群,不分城市与乡村。航船队队河里走,茶山座座连竹林。
前两年再去,又有许多变化,很能感受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没进景区,就收获了满满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