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进步,而我们的幸福感似乎不进反退。常感焦虑、不安,在现实面前无所适从,渐渐地,开始质疑自己,对生活失去认真的态度,深陷精神困顿。
法国哲学家夏尔·佩潘对这种普遍的社会情绪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当生活中曾经确定的一切日益模糊,唯有美可以信任。”作为一位年轻哲学家,他有着豹子一样敏锐的洞察力,有着鹤儿一样唯美的情怀,对美学的独到见解,尽在《当美拯救我们》一书中。本书是夏尔·佩潘对他所主持的“周二哲学研讨会”关于“美”这个主题的总结与升华。
说到“美”,很容易联想到美文,而充斥网络世界最多的就是“鸡汤美文”。期刊杂志、微信朋友圈,各种“感动”,扑面而来: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嚼出一两温情,嫣然下酒。哦,那不是美,是疲劳视觉下的幻影。鸡汤美学,肩负不起安顿心灵的重担。
但,美的哲学或许可以。
通常,普通人对哲学书敬而远之,以为晦涩难懂,其实,优秀的哲学家不会机械地说教,而是娓娓地讲述,因为,哲学本就源自生活。夏尔·佩潘的书便是如此。虽然书中几乎所有的论证都没有采用案例、故事,但因为书本身具备强大的逻辑与思辨力量,以及飞扬的文采,让人读来流畅舒适。比如他在阐述“美”的生活的时候,结合运用了自己在哲学、心理学方面的学术专长,内容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批判性,令人耳目一新。
夏尔·佩潘治学严谨,他站在前贤的肩膀上,对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哲人的思想进行提炼,再通过透析古今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对美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为什么美这种似乎是表面的东西会吸引我们?为什么美的本身,总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对之产生深深的向往,而去追寻、去模仿?
当然,谈到美,无法绕开审美的主观性问题。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就像环肥燕瘦,各有所爱;有人喜欢国画,有人欣赏油画;有人爱赶时髦,有人却沉迷于旧日情怀……其实,美没有划一的标准,欣赏美,需要包容。
在今天,讨论美,比任何一个时代更有现实意义,夏尔·佩潘赋予美以当代的价值——个体幸福的一种表达方式,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为什么美是一剂良药?因为美是一种学习和寄托的方式。几乎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中,有过这样的时刻:当面对着,或感触着美的时候,那一刻的自己,对自己满意,对未来自信。夏尔·佩潘说:“放下对自己的怀疑,让美的愉悦指引我们直面自己平常害怕的东西,直面神秘,直面自我的黑暗面。”
一口气读完《当美拯救我们》,我把书丢开了几日,然后,再度翻阅,与第一次阅读时的惊喜不同,第二次阅读更澄净更美好,内心“蠢蠢欲动”,有了追求“生活之美”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