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天,桂花开的时候,人们大都喜欢用美丽的词语“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来形容秋天与心情的美好,而我每逢桂花绽放的时候,却心藏哀伤,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四十多年前,我读初一时的一位语文老师。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师恩难忘。我的那位语文老师尽管岁月的潮水在我的脑海里激荡了四十多年,但他那种慈祥如同父爱般的形象,仍然定格下来,永远没有抹去。
那位语文老师名叫杨健康,为了响应当时国家的号召,知识分子下农村,他毅然离开亲人,从遥远的大城市长沙来到了我们洞庭湖区教书。那年他到我们学校正是校园里九月桂花开的时候。
杨老师教书态度温和,以情动人,如春风细雨般孕育着我们班的孩子们。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那年我患了一场病,在家请赤脚医生门诊治疗,耽搁了半个月的上课时间。杨老师摸清我的家庭住址以后,每天晚上,踏着月光,沿着弯弯曲曲的乡村小路,来到我家补课,并给我带来了好几本从城市寄过来的中学生作文书。
那时节,乡间的路都是泥巴路,路边长满了巴根草、狗尾巴草等野草。到了夜间,是昆虫和老鼠、黄鼠狼与爬行小动物活动频繁的时候。一天晚上,杨老师到我家来,因天黑看不清路面,踩着了一条爬过路面的蛇,被蛇咬了一口。好在踩着的是一条水蛇,咬伤的地方毒液不重,请草药子郎中敷了几副草药就伤愈了。这样一来,杨老师便坚持一直没有耽误给我们孩子上课的时间。
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都清楚,四十多年前的农村贫穷落后,农民吃饭的口粮都成问题。每到粮食接不上茬的时候,我们村的人都会挑着菀箕、耙头和锹,到对河那边的一个军垦农场的大湖里挖湖藕,度过饥荒。那年,我父亲患胃病,胃穿孔时去医院动手术开了刀,重活与力气活他都不能干,外出挖湖藕的事就要我向杨老师请几天假,跟着乡亲们一起出去做。杨老师看到我要请几天假,问清楚原因之后,从他每个月二十七市斤的“国家粮”中,买了十几市斤大米,送到了我家里。后来,我看到杨老师每天都只到学校食堂里吃中晚饭,早餐根本不去吃。别人问他为啥不吃早餐,他说他肚子不饿,吃不进去。当时,我听了这话以后,心里好难过的。
我在杨老师爱的滋润下,专心致志地学习了一期。第二年开学以后,上头来了一种新政策,学生要"学军、学农",老师要轮流到农村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杨老师成了第一批到农民中参加劳动改造的对象。我们班上的课就只得由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兼教了两个月。
在下放农村劳动的两个月时间里,杨老师不放心我们班孩子的学习,利用劳动之余的晚上,还挨家串户地进行家访,对赶不上班的孩子进行了逐个辅导。
到了快放暑假的时候,杨老师结束了在农村再教育的劳动,回到学校里,但不久,他病倒了,学校派人把他送到了县医院治疗。几天以后,我听说他又被转院,送到了他的家乡,省城长沙的一家医院治疗。
到了那年九月学校开学、校园里桂花树开花的时候,杨老师再也没有回来教我们班的课。我心里好生牵挂,思念之情油然而起。我那时好天真地想:杨老师啊杨老师,您不是叫杨健康吗?怎么会生病呢?
一直到校园里桂花开始凋谢的时节,杨老师还没有回校,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了我的心头。不几天,果真学校接到了从长沙传来的噩耗:杨老师因患尿毒症到了晚期,换肾手术没有成功,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心爱的孩子们。
那天,我望着校园里凋谢桂花,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