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半生:呼唤人的本性复归
——读王凤麟《相约有你的日子一醉方休》
人类社会的物质进步与文明混乱几乎是同步的。行走在无序社会,思想也愈趋抽象化、复杂化,妄想走捷径成为明日马云,期间的资源浪费,非法竞争和欲望膨胀等不良事件竞相上演。
然而,人性并非真的糟糕。王凤麟借一句欧洲古语,对人作出定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他用15个故事编织了《相约有你的日子一醉方休》这部手记。王凤麟家境清寒,少年做砖瓦连窑工,19岁为官,转而从文,80年代以写狼成名,90年代再转向制片人,他编导的《神勇双星》《批捕》等影片获“神农奖”“星光奖”“百合奖”等40余项。他的创作观非常鲜明:把人心撕裂,袒露人性的野性美和悲壮美。他以漫谈式随笔书写,不避人性的黑暗与光明,畸变与救赎,欲望与挣扎,观点新颖独特,行文幽默深刻。
本书大部分为纪实章节,讲王凤麟自身的历程。《我把自己裸给你》中,回顾了人生大纲,直揭最隐秘且真实的自我,也承认青年得志,养成了许多骄矜和霸气。同时提及父教母训。其中一段善良故事,关于是否应该施舍乞丐,感触颇深。如今频爆乞丐装伤装病装可怜,骗取施舍。就不怕上当?无数善心被一个接一个的骗局消磨掉。他母亲认为,见到弱者,心生悲悯,给予同情和帮助,那是很自然的事。退一步讲,万一是真的呢?“万一”这个小概率无关真相,而是跳跃到了信仰的高度。
《品品活着的滋味》尽展王凤麟对生命的狂热,操练活着,比种种死法都困难,可死了就什么都没了,所以请铭记生命。《语录每一天平淡的日子》中,王凤麟说了对他最重要的两件事:“读书和行路,连着这个过程的起点和重点是生死,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行到老行到死。方休。”平淡的日子也就不平淡了。再看,“宽容大约就是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邻居二大妈却说何必那么麻烦,实际就俩字儿:装傻。”平淡的日子也见波澜了。《感怀逝去的九个瞬间》讲述当下普遍的放纵、糜烂的虚拟生活。而在《吟诵给“90”后的一曲歌谣》中,王凤麟用自身的故事告诫年轻人,要顶住社会愈演愈烈的贪婪、欲望和诱惑,再尽人事听天命。
本书最后四篇接近于纯虚构,泛着浅浅的悲剧色彩,王凤麟运用了许多隐喻和暗喻,来肯定主流价值取向、时尚审美和大众需求。《Romantic记忆》中讲述了一桩一见钟情的老少恋事,将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展现得酣畅淋漓。“他”打算对“她”做最后一道考验:是否可以独立生活?于是建议暂时分居。可“她”却认为“他”有了新欢,这是在委婉地提出分手。一段恋情就此出现裂痕,最终走向夭折。这说明一个道理:世界上即使有忠贞不渝的爱情,也会阴差阳错,只能属于神话里的牛郎织女。《囧人囧事儿》中,王凤麟也有一番深彻感怀:“把当年哭过的事情笑着说出来,再骂自己一句:当时真的好囧,其实人生没那么多烦恼,好好爱自己。”真应了那句“人生除死无大事”的老话。
人生来就具备两面性,而善良、正派的一面常常被带上歧途。王凤麟回眸半生经历,探索人性思想,所获的深思和警示悉数隐匿于书中的文字里,希望可以呼唤人的本性复归,给迷茫中人提供一种世事洞明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