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起了猛烈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由于武器装备的陈旧和缺乏外援,波军在德国法西斯“闪电战”的疯狂打击下,被迫节节败退,大片国土迅速沦陷。然而,就在国家将要被战火毁灭的危急关头,一支由波兰人民组成的反法西斯战斗小队,却让强大的德军吃了个大亏。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波兰反法西斯战斗小队懂得“绕道”的艺术。
面对气势汹汹所向披蘼的德军,这支百余人的波兰战斗小队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大家分析了战况后,战斗小队负责人提出:必须避免与强敌正面交锋,而应悄悄地绕道,插向敌军侧后,在对方浑然不觉时,对其后勤辎重部队,进行突然袭击。大家听后,纷纷表示赞同。这一招果然凑效,看似毫无反抗之力的一支波兰战斗小队,竟然让不可一世的德军冷不防摔了一大跤。
孙子有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即使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绕道”的艺术,也有所体现。比如,人们熟知的“围魏救赵”之战,便是成功运用“绕道”艺术而克敌致胜的一个范例。
上述典故,是“绕道”艺术在军事上成功运用的两个典型例子;其实,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待人处事等不同领域,恰当运用“绕道”艺术,同样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人们常说:真诚坦率,是人类的一大美德,谁都希望与真诚坦率的朋友交往。这话当然不错。当发现同事、朋友或亲人言行不当时,及时予以提醒或指正,这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你的提醒与指正,有时还得区别对象,注意场合,讲究方法。倘若你不管对象是谁,也不管在什么场合,全都直来直去无所顾忌地指出对方的错误与不足,难免会让一些人心里不快甚至反感;要是你能以委婉的语气,视情绕个圈子,换个角度去指出对方的错误与不足,其效果也就大不一样了。虽然人们都希望结交真诚的朋友,可大多数人乐于接受的,并非那些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自己不是的人,而是那些既待人以诚、与人为善,又讲究方法,擅长 “绕道”艺术的人。
哥白尼在他中年时发明了著名的“日心说”,这一学说在当时是与意大利教会的观念相悖的。哥白尼面对着艰难的决择—是将这一重大发明及时公诸于世,与教会直面抗争?还是忍气吞声,将其研究成果深埋于心,使人类继续愚昧下去?若选择前者,他定会遭到教会的残酷迫害,性命难保;若选择后者,则丟掉了一名科学家应有的责任与良心,哥白尼必然死不瞑目。
然而人们都知道,许多年来,哥白尼并未受到教会的迫害,而他最终确实已将“日心说”公之于众。难道是教会对他发了善心?不,是聪明的哥白尼能够审时度势,正确地运用了 “绕道”的艺术。原来,在哥白尼随后的人生中,他并没有将“日心说”过早地予以公开,而是与他的助手继续对“日心说”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完善;直到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之际,才毅然决然地将这一学说予以公开,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教会派人气势汹汹地去抓捕他时,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已经阖然长逝了。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懂得并善于运用“绕道”的艺术,不失为人类的一种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