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有俩儿俩女,各自成家各自为宅,他和奶奶执意要留在老家老房子里,说是和乡邻们感情深似海,不舍的分开。爸爸和叔无奈,只得遵从他的意见。老家的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为了他的安全,姊妹几个商量重新给他起一处院落,本来不需要俩个姑姑拿钱的,可是姑姑们不干,说儿女应当平摊。就这样,几天之后,姊妹四个为爷爷盖起了绿瓦青砖的房三间,爷爷高兴地说,我最少也的再活十年,享受儿女带来的新房间。那年爷爷七十二岁。
说实话,爷爷的经济条件很是宽裕,他是抗美援朝的兵模范,每月退休工资就近俩千,盖房子的钱本要自己拿的,不想给儿女添负担,但是儿女硬是抢着拿,为的是表孝心一片。我家是四世同堂,爷爷看着重外孙更是乐得慌,这人逢喜事精神就爽,爷爷的晚年生活过得很理想,身体也是年年倍棒,甚至头疼感冒也很少找到他。
爷爷年轻的时候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木匠,小到板凳,大到婚娶嫁妆,样样做得精致在行,还收了几个关门弟子,现在已经成了气候,继承了爷爷的绝活,总算手艺没失传。现在年纪大了,电刨子,电锯最是无眼,儿女们都劝他收了山。总不能闲着吧,农村的老人生活和城市不一样,文化生活还没普及。他们不会去打太极拳,也不会去遛鸟,他们只想在能劳动的日子里,尽量减少儿女的负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爷爷买了几只羊,每天清晨放羊就成了他的首要任务,羊儿吃得彪肥体壮,可是爷爷觉得还是太闲,就去集市上蹲点观察行情,终于,那天爷爷兴冲冲的回来了,像是发现了新大陆,高兴得胡子都翘着。原来他看中了养长白兔,市场的前景很好,于是,运砖,弄铁丝笼子,隔离窝,爷爷忙的不亦乐乎,叔叔和爸爸怕他累着,不支持,爷爷瞪了眼,不帮忙就算,俺自己干,累什么,就是给兔子填填饲料嘛。叔叔和爸爸拧不过爷爷,只好随了他。爷爷是个很有心计的人,知道自己没经验,就去十几里外的老养殖户那里取经,还买了几本养殖书,戴着老花镜像个小学生一样认真的学着;从兔子的起居,到配兔时间,繁殖的时间,都有专门的牌子挂在那里,整个兔室弄的还挺像个小养殖场,秩序井然。后来,兔子越繁殖越多,兔室装不下了,爷爷就送给了他的伙伴,就这样,村里陆续有了十几家老人养起了兔子,规模大了,大家一起受益,爷爷的脸上乐开了花,乡邻们都说爷爷是个能人。
那几年,爸爸和叔叔还有俩姑姑陆续搬新居,爷爷一视同仁,各自支援相应的数目,他说,人这一辈子,就图个祥和安乐,手心手背都是肉,谁有困难,都帮衬着点;你们过好了,我就放心了,等我爬不动了,你们再养我。爷爷的话朴实,却是至深的道理。像那些整天鸡飞狗跳的家庭,老的卖老,小的不孝,真是该好好向爷爷学习。小时候,我们是父母手心里的宝,长大了,也要让他们成为我手心里的宝。我还给把爷爷的这句话写成了说说。
时光飞逝着,爷爷要过八十大寿了,儿女们都准备着给他好好庆贺一番。可是病魔却突然降临了,没有一丝预兆。
爷爷爱抽烟,可就是这个烟要了爷爷的命。
爷爷是个清瘦高挑的老头儿,这几天,脸突然胖了许多,但不疼不痒,也就没在意。后来连脖子都跟着肿胀,爸爸和叔叔觉得不对头,就劝说爷爷去做了检查,结果却是晴天霹雳;肺癌晚期。我们都不相信,那么健康的人,怎么会得这种病。全家人又带着爷爷去了几家大医院,但结果相同。这个时候,从来没红过过脸的妯娌俩,妈妈和婶婶却闹了别扭,妈妈主张不告诉爷爷实情,怕爷爷知道了想不开;婶婶主张告诉爷爷,让爷爷想做啥想吃啥都赶紧做了,不留遗憾。双方争执不下,没想到爷爷躲在角落里偷听到了,他没说话,看着这俩个孝顺的媳妇老泪纵横。
接下来的日子,住院,化疗,休养,但爷爷还是和以前一样,放羊,照顾兔子,只是慢慢地力不从心了,头发眉毛都掉光了,毕竟八十的人了,经不住化疗的副作用,人越来越瘦,最后不成样子。期间,儿女们给他买尽最好的食物,最好的衣物,让他享受一天是一天。爷爷也总是严厉的批评着儿女乱花钱,可是就是这样花钱能花多久呢,要是金钱能买命,儿女们会去拼命去赚。爷爷弥留的日子里,姑姑们和全家一起守在床前,爷爷已经说不出话了,痰也吐不出来,儿女们就用手去抠,细心地用罐头水去润他的喉咙,他心里是明白的,眼泪一直留着,脸上却是满足的微笑。还记得最后那天,他的重孙子和重孙女在床前呼唤他,他竟神奇般的支起了身子,去拿奶给他们,当他艰难地把奶递到后辈的手里,微笑的脸也就定了格。……爷爷满意的去了,没有一丝遗憾。
爷爷死的时候交代过;丧事从简。但儿女们最终违背了他的意愿,启用了最高规格。。。爸爸说,爷爷这辈子不容易,要让他风风观光的走。爷爷,你就原谅儿女的这片孝心吧。
爷爷刚死的那些天,经常托梦给我,让大家放心,他生活得很好,住的是青砖大瓦房,不要挂念。可爱的亲爱的爷爷,人去了还把儿女们挂念……爷爷,你放心吧,我们都会好好的,奶奶也适应了一个人的日子,俩个姑姑隔三差五的来,叔叔和爸爸天天去。你的羊儿和兔子也都照顾的好好的,我把这份文字打成稿件,一同随了纸钱送去大家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