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山地老师的绝句小说《原色》,我的心有些说不出的酸酸的疼痛,悲凉,甚至是悲哀。
在这深秋的风里,我突然感到有些冷,准确的说是心冷。李嫂的影子在我脑子里先是飘浮、缠绕,而后是下沉、沉淀,重重地压在我的心上,堵住我的胸口。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李嫂这样品一个农村留守妇女的形象。这个可悲,可怜的女人,是农村许许多多留守妇女的缩影。生活的负重、负累,精神的空虚、孤独,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使她,使她们这些人委屈地蜷缩在一方狭小的圈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或她们日日夜夜煎熬着内心的欲望与孤独,不能说,不能诉,丈夫就成了期待回归的船,成了盼星望月的念想。同样文中的李嫂,守候着他的病爹瞎酿,煎熬着五年望眼欲穿的期盼。等待落空时,她有幸遇到了鳏夫,这说不清是爱还是欲望的缠绵,让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所爱,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依靠。这个心灵的港湾,其实,潜藏了她人生更大的悲剧,这悲剧,也一定会发生的。
五年的等待,丈夫终于回来了,对李嫂来说,是喜还是悲?我不知道一个女人,一生中有几个五年可以等待?她最后一次与他约会缠绵,就注定了悲剧开演,故事也进入了高潮。
那扇门,开了。好梦,也醒了。她疯了,却疯得似乎合乎情理,她活该有这样的结局,不是吗?自作自受呗!问题是半月之后,她的丈夫,那个与捉奸有关或者无关的人,那个五年不归的、终于返乡的男人,却领回来一个待产的大肚子女人,这结尾,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这是一种绝妙的讽刺和无声的控诉,也是一种悲哀!这,这才是李嫂一生真正的悲剧根源。
全文不足三百字,语言凝炼、生动、含蓄、泼辣,又富有绝句小说特有的语言韵味与魅力。情节陡转,波折起伏,包袱甩的自然,妥帖。细节描摹细腻,柔软,婉转。内涵丰富,触及人性,有典型的社会意义,值得人们思索,思考。物质生活好了,我们的幸福呢?我们该何去何从?爱,到底是什么?谁偷走了李嫂的幸福?
到此,我不得不说《原色》是一篇敲击心灵的绝句小说,用复杂的情感纠葛来揭示农村愚昧复杂的生活状态,对那些弱小者的灵魂进行剖析,唤醒人性的本真,深深地挖掘了人性。文学就是人学,触及了人性的作品,必然深刻,富有厚度、深度。
爱是什么?社会中情感的缺失与泛滥,到底是谁对谁错?人的原色是什么?追求幸福,错了吗?人性,人心,道德,伦理,需求,欲望,都值得我们深思。
是谁偷走了幸福?
附: 绝句小说《原色》
山地
夜黑,李嫂摸进窑洞。霉潮的空气夹杂着稻草味窜进她的鼻孔。
李嫂静静地躺在草垛上,如一块成熟的土地,等候再次耕种。
随着轻轻的开门声,一堵黑缓慢飘过来压住她。伴着熟悉的体汗味,爱如潮涌。
李嫂心如烈火在黑夜里燃烧,饥渴地品尝着甘露,娇喘声声。铁塔般的肉体,让她颤栗。罂粟花,在李嫂心尖上绽放,种子与土地交融。
“这是最后一回,谢谢你对我的疼。他出去整整五年,第一次要回来!”
“嗯,五年来,你照顾他病爹瞎娘,咱村人人称颂。”
一声巨响,门倒了下来,一把手电筒,撕开夜色,让相拥的两人无地自容。
“李嫂与鳏夫偷情了!”声音划破夜空,飘荡在苍穹。
李嫂疯了。
半个月后,他领来一个大肚女子,待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