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海文坛 - 苏里南中华日报

干出来的苦恼

2024/8/15  |  来源:文/唐胜一

         太阳火辣,整个空间像个大蒸笼一般的热气腾腾。满头白发的三爷,狼吞虎咽地吃完两碗米饭,用手指刮下脸上的汗水甩在地上,现出一行汗積。他瞪着老伴催促道:“快点快点,下田干活去。”

三爹是个勤快人。刚分田到户那年,村寨的5口山塘无人承包,他则站了出来:“我来承包吧,养养鱼。”有乡亲开他玩笑说:“你想当村寨的致富带头人吧?”他点点头:“是又咋样?”不料那年连发几场大水,把几口塘埂冲垮,所养的鱼全部冲走。

他老婆整整哭了好多天,惋惜啊。他安慰说:“哭么子?我们有双手,靠勤劳挽回损失,凡事都是干出来的嘛。”

三爹去农村信用社贷款养猪,时来运转,当年赚了一笔大的,不但弥补了先年养鱼的损失,还略有盈余。次年,信用社再放贷款让他扩大生产,发展养猪500头。满栏的肉猪头头膘肥体壮,眼看发财在望,但结果很残酷,一场流行猪瘟灾难,死亡了300多头猪。他养猪又亏大了。

走投无路时,他跟老婆商量:“去广东打工吧,听说到那里只要肯吃苦下力气,还是能赚钱的。”老婆深谙夫唱妇随之理,也就点头同意。夫妇咬紧牙关南下广东打工,苦干拚命干,几年积攒了一些钱,除偿还信用社贷款外,还有10多万元余额。他想到自家摇摇欲坠的房子,特别是前年春节回家过年下大雪,一家子担惊受怕,生怕被大雪压垮房子,愣是整夜整夜的没有睡好觉。他跟老婆讲:“我们该修房子啦。”没那么多钱咋办?他再向亲友借些钱,便匆忙着把房子翻新,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新房子。

不过,近些年来,外地及城里也没有多少工可打,特别像三爷他们年过花甲的老人,更是找不到事做。没工可打就意味着没有钱赚,而没有钱就无法偿还借款。百般无奈之下,三爷老两口子只能双双回到村寨老家,还是干着老本行,承包村寨的田地耕种,做牛做马一样的辛苦得要死。

这夏日炎热,老两口子吃过晌午饭,丢下碗筷,又赶往田间去。路过扶贫搬迁安置房院落,树荫下的一桌3人还差一个。其中一人问他老两口子:“打牌不?”三爷亳不犹豫地摇摇头:“没这好命啊!”

老两口没有片刻停歇,继续行走。路途上老婆说三爷:“都怨你啊,要是不借钱砌房子,那我家不也是贫困户么?也有安置房分,也有贫困款领,也能像这些贫困户一样,坐在树荫下打牌好玩,哪像我们现在,还要冒着大太阳去苦干,唉,何时能干出头啊?”

三爷在家里可是说一不二的,那像现在会受老伴的埋怨?而更加意外的是,逆来顺受惯了的老伴,此时竟然爆燃了满肚子的怒火,无所顾忌地抖起了威风,把背负的电动喷雾器往田头一扔:“要干你一人干去,老娘不干了,我也去坐享其成。”三爷惊掉了下巴,吼她:“哟,你反了,来劲了是不?”她哭诉着说:“我被你欺负大半辈子也没个好,老娘不忍了。”“你敢?”她抹把泪水告诉三爷:“老娘现在就打电话,叫儿女们回来评评理。”

三爷想到禾田到了打药期,也就服软地陪上笑脸,讲些好话,哄着老伴一起下田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