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海文坛 - 苏里南中华日报

高票上榜非高手

2024/8/3  |  来源:王兆贵

  某单位评选先进工作者,最初的方式是把大家召集到一起,采取无记名投票。每人发一张类似问卷的表格,上边列有各部门推荐上来的候选人名单,并注明:每人限定勾选三人,超出无效。后来有了局域网,投票规则详细了许多,但基本原则没变。

  这样的过场走多了,大家发现,公布统计结果时,得票多的往往是谁都不得罪的“友好人士”;那些坚持原则有魄力,但不注意经营“人缘”的候选者,排名却总是靠后;获得满票的竟然是刚调来不久的生面孔。

  类似情形并不限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上也很普遍。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为了推动某项活动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同时也为了工作业绩,某些团体或组织,会在网络上举办各门类的知识竞赛和作品竞赛。参赛的对象,有成年人,也有非成年人。竞赛的名次,有些是根据评委打分或协商产生的。但为公正起见,多数是通过投票来定夺。问题是,高票上榜的就一定是高手吗? 

  如今,就连上学的孩子也被裹挟了进来。为了孩子能上榜,有些家长也是拼了。将投票链接分发到所有朋友圈中,还不时地发红包,请求大家为自己的孩子投票。问题是,你会这样做,别人也会,最后的得票结果,多半是不尽如人意。更让人置疑的是,投票软件也应运而生,只要你舍得花钱买软件或是雇请“水军”,得票数瞬间直线上升。

  我们知道,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票选都是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民主手段。但是,票选的公信力是有条件、有限度的,且不说现今的网络投票或流量会被操控,也不谈花钱可以购买刷票软件,仅就无记名投票或按表决器方式而言,高票当选者未必就是高手。撇开提前做工作和贿选拉票不谈,得票高的候选人,有些的确是能力强、威信高、人气旺;有些可能是没脾气、会来事、人缘好;还有些则是刚到职的新面孔,大家对他不知底,也就顺手打个勾了事。后一种情形,有点像网购商品的评价一样,当评论数为〇时,好评度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