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中华日报记者 肖少燃]10月8日至13日,作为苏里南华文媒体受邀代表,我社陈文通副社长与广义堂名誉堂长刘运平受邀出席第十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论坛期间,陈文通副社长参观采访了贵州,与刘运平堂长走进了石家庄,共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踏上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的沧桑巨变。
10月8日至9日,我社陈文通副社长参加了“行走中国—2019世界华文媒体贵州行”采访团活动,参观并采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大用食用菌基地、钟山区梅花山旅游景区、水城县海坪千户彝寨(脱贫攻坚示范点)、水城经济开发区铝业企业和玄武岩企业等。
陈文通接受媒体采访
陈文通副社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天是在贵州访问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住在山里面。我看到的,现在中国大陆发展的很厉害,在贵州山里边扶贫,政府把小楼建起来分给他们,每一家每一户都有两三层的小楼,楼下可以做生意,楼上可以住家,然后他们可以自己做自己的生意。所以嘞,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好,已经踏入了小康生活。”
陈文通与贵州中新社社长张一凡(右)合影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媒体联络处处长杨力介绍,作为中国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近年来贵州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经济增速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8年保持中国前三,2018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00亿元人民币,是1949年的2377倍。中共十八大以来,贵州全省贫困发生率从26.8%减少到4.3%,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
陈文通与贵州省侨办侨务处处长城德义合影
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中,六盘水是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196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毕节试验区设立以来,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921.43亿元、增长1830倍;财政总收入从261万元增加到385.58亿元。
在参观“三变”发源地贵州六盘水娘娘山时,陈文通副社长采访了贵州脱贫攻坚情况。“六枝特区大用食用菌产业项目基地总投资1.1亿元(人民币,下同)项目采取“平台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组织方式运作,通过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固定分红、爱心让利等方式,有效带动群众脱贫。”贵州上善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枝兴介绍,截至目前,该项目核心区流转土地700亩,每年需土地流转费56万元,共涉及504户农户,将解决长期就业人员300人,目前已解决就业66人,人均月增收2500元。
陈文通副社长深有感慨,他说道:“在贵州,大山穿洞,水上架桥。那个公路网四通八达的,好像是蛛网一样。我们看到还喊道,简直就是人间奇迹。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起来的红利,那些偏僻的乡村的村民们,他们也能够分到红利,享受到改革开放这么好的一个生活晚景。真的没到过贵州,不知道贵州发展得这么好。遇到了,吓了一跳,惊天动地。不是说说而已,政府真的做到了。”
“经过改革开放,那边的村民可以交通方便,用上手机、水电什么的。生活水平好转了,尽快过上了小康生活。这都是政府努力做到的,已经实现了小康水平啊,这不是假的,不是嘴巴讲得玩的。我们不到不知道,看到了就知道。”说起来,陈文通副社长充满了羡慕之情,由衷地感觉到祖国真的强大了。
真的,不到贵州不知道,一到贵州真的吓一跳。贵州真的发展得挺好。截至2019年8月31日,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完成搬迁入住184.5万人,累计建成安置点943个,住房45.6万套。像这样的情景,在中国只是一个缩影。10月11日,记者从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了解到,预计到今年底,中国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这意味着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中国真的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0月12日至13日,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闭幕式在河北石家庄举行。在这两天活动中,我社全程参与了媒体高端论坛、平行分论坛、专题演讲、“聚焦河北·雄安”媒体见面会等议程。在论坛现场,我社与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共同见证了《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的发表,参与了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升级仪式和中新社海外华文媒体APP自助系统““新萌系统””。闭幕式当天,我社陈文通副社长在境外嘉宾代表大会发言上发表了题为《让苏里南华文媒体成为海外传播中国故事的“媒体窗口”》的主题发言。陈文通副社长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苏里南共和国亦处于这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苏里南共和国华文媒体,包括苏里南《中华日报》,也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地在变革中进步,成为海外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华文媒体窗口。正如陈文通副社长讲的那样,这次论坛让他“感觉就像游子回家了,很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 广义堂名誉堂长刘运平对此表示深感认同。
陈文通与广义堂名誉堂长刘运平合影
在接受中国新闻网记者马秀秀采访时,陈文通副社长还说道: “第一次回来参加华媒相关论坛,感觉很新鲜,对一切都充满期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道路、桥梁等建设得很好,生态环境也很好,感受到了各级政府为地区发展做了很多实事(指在贵州参观采访)。”陈文通副社长介绍,创刊30多年来,《中华日报》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为侨胞传递祖(籍)国发展的第一手资讯,但也面临资金缺乏等方面的难题。“希望借助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平台,多与大家探讨,共谋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