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应邀参加中国——加勒比海国家论坛,来到会场,我有怀旧的感觉。2009年7月到2013年初,我担任中国驻苏里南大使,见证了中国与加勒比国家往来与合作的加强与深化。中国与苏里南的关系,中国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进一步扩大中国与加勒比国家,特别是与苏里南的友好往来与合作,不断夯实具体的、实质性的合作的基础,是我们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强中国与拉丁美洲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构想的升级版,实现中国与加勒比国家双赢的需要。
加强中国与加勒比国家之间的往来与合作,必须对加勒比地区形势有一个准确的估计。关于加勒比地区形势,整体来看呈现出五大趋势:一是地区整体稳定和局部动荡并存,稳定呈基本趋势;二是经济成就效应和国际经济下行的冲击效应同时显现,投资经营环境呈困难趋势;三是左、右翼博弈加剧,右翼呈上升趋势;原因是美经济实现复苏,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因经济危机、政治动荡等原因影响下降,影响到加勒比国家的政局走向;四是一体化进程和岛民心态并存,一体化呈前进趋势;五是多元化外交与对欧美外交并用,多元化外交呈加强趋势,加勒比国家加强了与金砖四国和其他新兴国家交往。加强中国与加勒比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必须对中国和加勒比国家关系现状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中加关系现状,整体上是四个上升,四个未变:一是中国和加勒比国家政治互信水平在明显上升,但加勒比国家与西方国家关系更加密切这一点未变;二是中国和加勒比国家经贸往来和合作水平在明显上升,但中加经贸往来与合作主要集中在贸易和工程承包领域这一点未变;三是中国在加勒比国家的软实力在明显上升,但西强我弱的整体态势未变;四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的力量在明显上升,但加勒比地区仍是台湾所谓“邦交国”的集中地带这点未变。在加勒比地区,中国特殊影响(道义影响、传统友谊的影响、新的发展模式的影响等)优于西方影响;当今影响大于历史影响;对官方影响大于对民间影响;政治影响大于经济影响;硬实力影响大于软实力影响;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但整体影响仍小于西方影响。加勒比地区人民怎样看待在非中国人,同中国能否妥善应对在加勒比地区面临的几大矛盾有关,即我发达国家特征日益突出与发展中国家定位之间的矛盾;大国责任与不干涉内政原则之间的矛盾;硬实力不断发展与软实力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我延伸在加勒比地区利益与西方对我防范、牵制之间的矛盾;我维护自身利益与加勒比地区国家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
加强中国与加勒比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必须把握中加合作与中非合作的不同之处。与中非合作相比,中加合作特点突出:一是加勒比国家地处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比非洲更多受到美国的影响与关注;二是西方价值观与政治制度已在加勒比国家扎根,加勒比各国一般政局稳定,政府更替一般情况下规范有序;三是加勒比国家一般为小国家,四是印度裔在加勒比国家影响力突出,例如,在特立尼达与多巴哥,印度裔人占国民总数达百分之六七十,在苏里南,印度裔人占百分之三十六。
加强中国与加勒比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必须对在加勒比国家的华人华侨、中资企业的现状有一个准确的估计。加勒比国家有现代华人的历史约200年,最早的华人或者是失败后辗转逃亡到加勒比国家的太平天国起义者,或者是被荷兰殖民者雇佣到加勒比国家种植园做苦力的华人。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中国人前往加勒比国家创业,其中一部分人放弃中国国籍,成为持有所在国护照的加勒比国家新华人,例如,在苏里南的华人就占苏里南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在加勒比国家的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员工对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促进中非相互理解和友好往来方面起到了桥梁作用;在反独促统方面起到了呐喊作用;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支援作用;在回馈加勒比当地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方面发挥了支柱作用。在加勒比地区的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员工在非洲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剧目,有的令人振奋,有的令人悲伤,有的令人感叹,有的令人思考。
加勒比地区整体来说,政局稳定,对外开放,民风淳朴,资源丰富,信守合同,发展中国与加勒比地区关系,全面加强中加之间的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鉴,特别是与加勒比地区做生意,打造一带一路的升级版,相对于亚、非不少国家来说,要安全得多,确定性要大得多。
如何扩大中国与加勒比国家之间的全面合作,特别是如何加强经济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的升级版呢? 我认为,首先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这个概念不能有僵化的理解,而是应该做开放的理解。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做生意,那是打造一带一路的经典版;将丝绸之路予以延伸,比如将生意做到加勒比地区,那是打造丝绸之路的升级版。不管白猫黑猫,能实现中外互利共赢就是好猫。“一带一路”实施范围是开放的,李克强总理成功访问拉美,事实上已将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到拉美。在加勒比国家打造一带一路的升级版,要坚持三个并举:
一是义利并举。在“一带一路”计划的实践中,中方要体现出“四商”形象,即儒商、名商、信商、义商。“一路一带”的关键是跟穷人打交道而不是和富人打交道,因为现在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形成了很多时候和穷人(发展中国家)才能做成大生意,和富人(发达国家)往往做的是小生意的基本格局,因为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之类的大工程一般不需要请我们去做。因此,义利并举,要求我们做善事,反哺当地社会。
二是官民并举。既做好官方工作,也做好老百姓的工作。不少中国人在国外做生意,做项目,眼睛只盯着当官的,误以为把当官的搞定了,就可以高枕无忧,这对于“一带一路”计划来说,是很危险的。
三是经文并举。既做物资生意,也做文化生意,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并举,进一步把中国文化推广到国外。
具体来说,从把过剩产能转移出去出发,在加勒比地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农业、信息产业四篇文章,同时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突破一点,以点带线,从线到片,带动经济带的发展。我曾先后担任过驻埃及大使馆二把手、驻印度孟买总领事、驻津巴布韦大使、驻苏里南大使和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此前,曾在企业工作过17年。就我工作过的国家来说,建议把苏里南作为打造“一带一路”升级版的一个切入点,其考虑是:
一是有成功的经验。大连国际合作集团在苏里南修路2000多公里,湖南鹰皇公司和长沙远大空调集团在苏里南盖房18000套,均取得良好投资回报,苏方从不拖欠工程款项,湖南在苏里南还拿到了铝矿、建立了农业示范区。
二是中国,特别是湖南与苏里南优势互补,具有天然合作基础。苏17万平方公里,50万人,1平方公里不到3个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项目很多:一是铁路,苏里南国内铁路(目前没有铁路)和连接巴西的铁路;二是连接巴西的公路;三是扩建港口(中国远洋货轮早已定期装卸货物);四是连接法属圭亚那的桥梁;五是电站。苏里南人少地多,是矿业大国、林业大国、渔业大国,水果大国,中国通过合作可获得黄金、铝、石油、木材、海产品、农产品等资源,可把苏里南建成粮食后备基地,远洋货轮从苏里南返航有足够的货物运,不存在丝路国家沿线列车从欧亚返程时没东西运的风险;苏里南迫切希望中国的电厂、水泥厂、食品厂等优质富余产能转移到苏里南。
三是有族群优势,苏里南基本上是一个亚洲人为主的国家,亚裔人占苏里南人口近70%,其他是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到了苏里南,好像还在亚洲,街上到处是说中国话的,多数餐馆是中餐馆。华人占苏人口十分之一,第二任总统陈亚先是华人,现任总统鲍特瑟是深圳人的女婿。
四是投资环境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好,沿线多为安全风险地带,热点问题集中。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恐怖主义等风险,海上丝绸之路有涉我主权和权益之争。苏里南无论哪个党上台,都对华友好,是拉丁美洲唯一的将中国春节也定为国家节日的国家。苏里南没有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瘟疫、没有战争,没有革命,没有民族冲突,没有宗教冲突,没有边境冲突,没有三股势力。
五是有良好的地缘环境:靠海,有大码头;南靠巴西;北临加勒比国家联盟36个成员国(25个国家,12个未独立地区)。以苏里南为点,可逐步扩展到圭亚那、法属圭亚那,扩展到其他加勒比国家,再逐渐扩展到整个拉美。
六是与中拉合作论坛、中拉合作基金项目对接,使与加勒比国家合作项目进中拉合作基金项目的笼子。开行、口行在拉美已投资1200亿美元,远远超过世界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的贷款规模,把优势富余产能转向苏里南和其他加勒比国家,在那里建立工业园区,与两洋铁路的对接,要下好五步棋:资源换项目、BOT、合资经营、易货贸易和独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