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中国首席记者吕经纬代表苏里南《中华日报》将一枚双面铜雕纪念章赠送给了驻华使馆,陈家慧大使在现场接受了纪念章。

纪念章双面铜雕图案
铜章是为纪念苏华建交45周年创作的纪念性作品,象征着苏中提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高水平上取得的大发展,以及在各合作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彼此高度融合高度信任的血缘关系,正面图案为苏里南和中国的国旗,以及代表战略合作与象征友谊的握手符号,并镌刻苏里南-中国建交45周年的两国官方文字、建交年号。铜章背面的整体图案形式左右对称设计,核心图案左侧是苏里南总统府,右侧是北京天安门,在中央上部有“45”和“1976-2021”字样,周边环绕的中国传统回形纹与苏里南传统纹样造型,分别包裹着彼国的标志性建筑,且相互联通高度融合为一体,以此寓意两国文化互通,文化高度认同的精神含义,倡导一带一路的中心思想,核心图案下方铭刻“苏里南-中国建交45周年”及“苏里南《中华日报》”的两国文字。纪念章主体由纯铜铸造而成,寄予了对未来苏华关系永恒和谐美好发展的期许与展望。
中国青年雕塑家、纪念章设计者段凯说: “2017年我通过《中华日报》驻中国首席记者吕经纬老师和他的相关报道第一次了解到这个首批与中国建交的宝藏国家苏里南,追其文化和历史,对之向往也油然而生。此后便一直默默关注着。虽然我从没去过苏里南,却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因为我远隔万里都能感受到那里存在着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自168年前的18个中国人远赴那片土地,就奠定了中华文明在地球另一端的生根崛起,几代中国人血液中不变的爱国情怀和不灭文化信仰,潜移默化地改变了那片土地,更是得到当地人的崇拜与敬仰,很多苏里南人因有华人血统而感到自豪,这一切都深深地触动着我。如今,中国的强大在不断帮助着苏里南的发展与前进,使这个小国家加快发展步伐。先辈们怎会想到百年之后的今日华人地位之高,目前苏里南平均10个人中就有一个有中国血脉,中苏的血缘关系,成为了两国文化互通的天然优势。一直以来,中苏关系都相处十分融洽,2019年两国再次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是百尺竿头。作为一个中苏友好发展的见证者,有朝一日定会去苏里南的土地走上一遭,真正感受我们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而此时碰到了中苏建交45周年这一历史时刻,我的创作激情跃跃欲试,便将美好的憧憬和祝愿融入到了我小小的作品之中,愿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助两国的友谊更进一步。”
中国雕塑同行对纪念章做出了专业评价,段凯的老师、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曲英佐表示,纪念币的形制由来已久,尺度内容样式基本的构架都有自身的特点,而且主题和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向的规定性。在这个前提之下,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所谓“戴着镣铐跳舞”。这里所指的是,在充分满足所有的外在刚性条件的基础之上来寻找创造的契机,在有限的空间和介入的手段之内,找到自由和合纵的道路。这种能力,需要审时度势,需要专业的素养,需要长期的艺术实践经验和周边学科的支撑,需要在原有的架构之上有新的突破。艺术家段凯的作品《苏里南-中国建交45周年纪念章》做到了,并且,不同的标志符号不同的造型元素不同的指向样式,完整的结合到了一个全新的系统结构之中。诸要素各自独立是为了主题鲜明视觉印记鲜明生动,相互之间的结构响应形成了共振共鸣交响辉映的语境。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雕塑家李继非评论: “泱泱华夏自古有铭文以祭大事,用铸器纪念重大的事件,45年前苏里南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是两国人民民心相通的里程碑。今天的45周年纪念之日是两国关系创未来的开端。段凯先生在此重要的时刻,创作了这枚纪念章,为这一历史时刻铭刻以记,以独特的雕塑艺术形式表现苏里南和中国友好历史源远流长。表达了他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艺术家对中苏友谊,民心相通的信心与愿望。用艺术创作的形式塑造情感画面,表达中国人民敞开心扉拥向世界的胸怀,他以一枚浮雕纪念章的创作续写中苏友谊的故事,正如我院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雕塑马克思落成于德国时谈到“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中华文化的优秀会在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创造中体现。”“用艺术沟通世界”,新时代艺术家段凯先生正是以这种艺术观创作了这一枚鉴证中苏历史、中国新时代面貌的纪念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四十五载日臻成熟,在新的起点上,相信万水千山都是通途,苏里南与中国的未来一定灿烂辉煌!(撰文:经纬 摄影:经纬、学礼)

陈家慧大使现场接收了本报赠与驻华使馆的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