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四海文坛 > 过年也要讲技术 —— 李晓琦

过年也要讲技术 —— 李晓琦

发布时间:2019/2/19  | 来源:作者投稿

做了十几年的媳妇,回家过年按说也该轻车熟路了。但每每说起回家过年却又不敢怠慢,不热热身,做做功课,匆忙上阵,还真怕这技术活拿不下来,对不住先生家老少一年的牵挂期盼。

先生家四世同堂,家族大,人多。他是长子长孙,携家带口回家过年是他在外生活一年向家人交的一份年底总结。短暂与家人团聚几天,其间一举一动会令他们回味、温习、想念一年。您说,这回家过年可不是个技术活吗?

回家,礼物是必不可少的。虽说这是物质丰富的年代,大家都不缺衣少食,老人也一再在电话中叮嘱我们轻装回家,家里啥都不缺。但,见面时你奉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那惊喜在他们眼里藏掖不住,光芒万丈地放射出来——— 不为礼物,只为那礼物是带着远处我们生活的城市气息,我们对他们的一份感恩与尊重,更是我们离开后他们睹物思亲的一种寄托。买礼物要先在家列表,辅佐一张EXCEL,家里的老老少少、七姑八姨都要列进去。那礼物也不能厚此薄彼,三姑买羊毛衫,四姑就不能只买条围巾,否则就好心办了坏事。买礼物的过程也是婆家亲朋好友在你心里走红地毯的过程:个头、身份、偏好……送出的礼物正是对方的所需所想,才是礼物的最高性价比。这所有的礼物买下来,少说也相当于半个马拉松、半个市场营销部当差的。

回家,还得给咱小家三口进行内外包装。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装。不管是否衣锦还乡,我们都要向那个方向靠,行头还是要光鲜点,先生的爷爷出门还得给大家介绍呢:这是我家老大,当年考状元的那个。

外包装简单,内包装难啦。平时,三口之家在言论上绝对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人都有话语权,且每每争论不赢先生,我和孩子都会耍赖,害他只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而妥协让步。回婆家,这一套赶紧要收起来,严格做到“夫唱妇随”、“孩子有教养”。我们要步调一致地维护先生家的那些传统,顺应老人的生活喜好,特别是女儿对我们呼名唤姓没大没小的 “劣迹”和我呼来唤去让先生递这取那的“恶习”要隐藏。我们要全心全意打造先生在家一言九鼎、户主的身份。永远记得有年我回家顺手帮先生擦了一次皮鞋,而被先生家奶奶歌功颂德好多年;孩子回家为太爷爷递杯茶而令老人念念不忘,翻来覆去地重复他的重孙女懂礼貌。至于我们不太熟络的地方实在需要先生为我们服务,我看是不是也像宋丹丹在舞台上要求赵本山那样:记住,伸左手是上水,伸右手是闭嘴,翘左脚是揉腿,翘右脚是亲嘴。

有人说春节是天赐的一个展示媳妇魅力和修养的舞台。是啊,平时一个懒骨头,回婆家,就别懒了,要不婆婆哪里放心她的儿子与孙女?就算是作秀,亮亮姿态,也能让婆家心安啦。走进厨房,与婆婆一起做做饭、洗洗菜、聊聊天;帮公公给花浇浇水、捉捉虫;与正在谈恋爱的小姑谈谈心、规划一下职场……再说,这情感和体力的支出立马就会得到婆婆全家和先生加倍的回报呢。

婆家亲戚多,回家一趟自然是要一一拜访的。回老家前先练记忆力吧,谁是姑奶奶谁是姨奶奶,谁是花花谁是草草,与人见面,记得住对方的称呼总是让人高兴的。铺张纸,一家三口坐下来,弄个人物关系图谱吧,也拉着孩子学学,让独生子了解中国大家庭的构成。

至于怎样祭祖、怎样上菜、怎样给长辈敬酒、怎样连轴辗转在各个饭局还要满怀欣喜地陪着吃喝,怎样让孩子适应家乡生活、吃那些不太习惯的饭菜等,这都是技术活,有空在心里盘着吧,理出些头绪来。

技术不技术,核心是心里有爱,技术就高,说俗了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说高雅了就是:爱他,就随他。